第二十一讲、“结硬寨,打呆仗”,曾国藩用“笨办法”成功剿灭太平军
每天记住一条曾国藩家训箴言(第二十一天):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场农民起义象太平天国一样,持续时间之长,战争规模之大,死亡人数之多,涉及地域之广,却最终被另一支类似农民组织起来的军队,干净彻底地剿灭,开创了冷兵器时代人类最大的一场屠戮与浩劫,没有之一。
那么,创造这个奇迹的,那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人物——曾国藩,一个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书生,领导着一支临时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团练,只有六字方针:结硬寨,打呆仗!硬生生地把装进棺材的清王朝拽了回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当时有多紧急,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起义,充分利用好广西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的积极推动下,把武装夺取天下明确目标,所有人员在此目标的激励之下,高奏凯歌,从广西一路以破竹之势打到了南京,战斗力颇为强劲。正如清朝官方文件记载的一样,“况真贼皆粤人,今到湖湘,都成亡命。自粤西至武昌,离乡既远,退有重兵,无可逃散,其势不得不直前”。在攻打武昌时,太平军“入城仅数百人”,却能“驱数万之官民兵役,如同群虎驱羊,引颈待戮”。如武昌(湖北)、安庆(安徽)、江宁(江苏)这样的省会大邑几乎都是太平军随到随陷,而其他的府县根本就没有守,也就无所谓陷了。而之后2万太平军以孤军北伐,竟能从南京打到天津附近,着实令清兵丧胆。
而这边的清朝政府所谓的正规军,号称20万八旗兵,60万绿营兵,如此大规模的部队,却在太平天国大军面前完全是不堪一击,一打就是溃不成军,只有脚底下抹油的份。没有办法,只好召集各地自己组建军队对抗太平天国的进攻,当时清朝政府高层的真实想法就是:反正能挡一天是一天,能守一城是一城,能杀匪一人是一人,权且把死马当作活马医。这样就不至于在很短的时间攻进北京城。曾国藩积极响应皇帝的号召,组织了一支军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湘军,反正政府也没有钱发饷,他就划块地方给你,你从这里去收税吧,叫自负盈亏,打胜了就有用,一旦打败了,你将血本无归。
所以,曾国藩组建的这支湘军,就是自己的全部家当,就是压的赌注一样,打败了你就是光棍一条,啥也没有,要是能打胜仗,还有点指望。因此,他对付太平天国这种狂风暴雨般的运动,他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力量能四两拨千斤的奇迹,更不相信世上有神仙上帝能助你一臂之力。
因此,只有老老实实地干,针对太平天国作战特点:长于战役、战斗指挥,注重机动作战,多地采用流动作战方式,虽攻下过许多城镇,就象猴子摘玉米,边打边丢,没有全局战略谋划,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多求速战速决,灵活性,机动性强,特别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特别是分散兵力,贪多嚼不烂。这样,给曾国藩从容执行他的六字方针,从容部署兵力,遭致安庆失陷,全局崩坏。
当他要进攻什么城市的时候,第一步就是“结硬寨”,马上进行安营扎寨,选择最有利的地形驻扎下来,具体要求是背山靠山,然后,无论是寒风雨雪,就要立即抢修城墙,挖掘战壕,并在规定的时间必须完成,城墙的标准是高八尺,厚一丈,用草坯土块组成填实,壕沟深一尺(防步兵),壕沟挖出来的土必须要搬到两丈以外,以防敌人用挖出来的土很容易地把壕沟填掉。壕沟外是花篱(防敌军的马队),花篱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花篱有两层或者三层。
《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所谓“结硬寨”,简而言之,就是先不输,再求赢。进军一个城市边上,并不与太平军开打,而是就地挖壕,而且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壕沟。被湘军攻打的城市,如安庆、九江等,城墙外围的地貌全都被当年所挖的壕沟改变了。湘军打一个城市用的不是一天两天,他们用的是一年两年,不停地挖壕沟。一道加上一道,无数道无数道地围,无数道无数道地挖,一直让这个城市水泄不通,而湘军自己因为有强大的长江水师,有足够后勤保障,所以拖得起,也熬得起。
打呆仗:看似很笨的方法,但在冷兵器时代着实有用,要想获得战争胜利,机械点,呆笨点好,你在一个城市的边上,一步一步地把壕沟挖好,一直挖下去,进一寸是一寸,得一尺是一尺,挖了一年把武昌打下去了。打九江也是如此,打安庆的时间更长,曾国荃光挖壕沟就挖了5个月,后来把南京城挖得水泄不通,象铁桶一般。这看似很呆板的方法,效果却很显著,胜利不是强攻出来的,而是果子熟透了,自己掉下来。战场上的便宜,往往可能是人家设下圈套,即使是真便宜,也是将希望都寄托在对方犯错误身上,离吃亏也就不远了。
曾国藩一个书生,率领一帮同乡,凭“结硬寨,打呆仗”六字方针,花了13年的漫长时间,大小仗无数,但没有一场拿得出手,称得上辉煌,也没有值得称道的经典战役——大工不巧,凭的就都是用结硬寨先求自保,蚂蚁啃骨头的方式打呆仗,最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他用最笨最呆板的方法,打出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仗,取得最后的胜利,最终干净彻底地剿灭了太平天国
作业:每天记住一条曾国藩家训箴言(第二十一天):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欢迎在微信群里分享讨论你的想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