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做人”还是“做人”,为什么重要|徐进

linx

原创 徐瑾 首发FT中文网徐瑾经济人专栏 

公号《重要的是经济》主理人徐瑾:“斯人”还是“是人”,本身并不重要,背后的意义却对于记忆的守护与取舍。大家讨论热情之高,其实也是捍卫对于这个字的个体记忆。

西线无战事,近期无新闻,更多是各种热搜。

最近有个热搜,是关于一个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众所周知,这是孟子的一句名言,奇妙的是, 这句话在不同的人记忆中各相不同。

有人言之凿凿自己学的是“斯人”,有人发誓打小自己学的是“是人”,真得不亦乐乎。这件事情,真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无聊么?这背后又是体现了什么集体情绪呢?

01 “斯人”还是“是人”?

这个热搜表面看起来和其他热搜差不多,十分琐碎,甚至有点无聊。但其实细究起来,我觉得有必要认真说道一下。

“斯人”还是“是人”,一字之别,本身并不重要,但背后意义重大,那就是对于记忆的守护与取舍。

从古籍以及各种课本来看,有“斯人”,也有“是人”,甚至官方发言中也是两种混用。

一些官方出版社和专家回应,似乎都在强调,主流的教科书从60年代就是“是人”。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不少人记得是“斯人”,是不是只有一种可能,“你记错了!”

▲四库全书中,是“是人也”(图/网络)

这自然不无可能,不过,一个人记错可能,那么多人同时出错,有多少可能?也有可能。甚至,有人搬出一个专业术语“曼德拉效应”,来定义这种记忆错误——

那就是在2010年,有一项调查中,有不少人说,南方总统曼德拉80年代就死在监狱中,甚至还有人描述了他的葬礼。事实上,曼德拉2013年才去世,也就是调查问卷几年后。

还有一种更夸张的说法,来自知乎网友——有人说,是否存在一种可能,大家记忆都被修改了,但是出现了一个漏洞,所以有的人是“斯人”,有的人是“是人”。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我对于这个猜测第一反应不是觉得滑稽,而是觉得惊悚——毕竟就像我们正在经历的一些经历,即使胆战心惊,若干年后仅仅从报纸上,也许真看不出多少蛛丝马迹,就像我们无法真正揣度一些历史幽暗深处的人心与记忆。

02 记忆为什么重要

看起来,这仅仅关系一个字的正确使用,是件小事,但大家讨论热情之所以如此高,其实是捍卫自己对于这个字的记忆。

记忆大体有两种,一种是集体记忆,一种是个体记忆。

集体记忆往往由集体认定,盖棺论定,讲求政治正确,方向划一,而私人记忆则各有不同,没有正确,只有个体。这两种记忆显然存在不同甚至冲突。不可否认,私人记忆比起官方记忆也许更容易出错,但是千千万万人的私人记忆,本身也成为不容抹杀的一部分。


如果最后宣布只有“是人”存在过,那么,这可以是集体记忆的结论,而个体对于“斯人”的记忆,即使也许是错的,但是也是对个体有意义的一部分。

人之所以为人,记忆是关键的一部分。

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人类要对抗“异鬼”,他们的特征不仅是难以杀死,而且是没有任何记忆,而人类的希望却在于一个双腿残疾的大男孩布兰,布兰能回到过去,可以知道人类发生过的所有事情,夜王想毁灭人类,毁灭的终极是遗忘,就跟没在世界上存在过一样——可见失去记忆,其实就是行尸走肉的本质,而对抗这些鬼魅,记忆是最后的堡垒。

从这个意义上,“斯人”还是“是人”,谁对谁错,其实并不重要,但是允许认可大家讲述自己的记忆,其实更为重要,毕竟“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人生不是做题,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

顺带说一句,我的记忆是“斯人”,但是不是来自课本,而是小时候的电视记忆,来自今天看来各种妆发奇怪背景粗陋演员却分外卖力的古早港片,这是属于我的、谁也没法夺走的一部分童年记忆。

古人曾经说“万千智慧始于记忆”,没有记忆的个体,最终无法逃脱被灌输的命运,而没有记忆的民族,最终将成为文明的灰烬。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近期出版新书《货币王者》《徐瑾经济学思维课》,更多可见公众号《重要的是经济》(econhomo)

标签: 斯人 很重要 徐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