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猴哥带你读懂儒家思想第五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每个人都有缺德的时候

linx

  《大学》是入门,也定下了整个儒家思想的学习纲目;然后是《论语》《孟子》,难度逐步加深;《中庸》最难。有朋友跟我说《中庸》读不懂,我说这《中庸》读不懂不行啊,读不懂《中庸》就毕不了业。读不懂的原因是你前面的没有真懂,如果前面的懂了,知行合一了,到《中庸》就自动达到巅峰状态了。什么状态呢?就是传说中的天人合一。

  我们这门课,最后学完能打“优”,打“A+”,标准就是你能实现天人合一。你可能会问:“猴哥老师?啥意思,你天人合一了吗?”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我自以为至少在工作上差不多做到天人合一了。啥感觉呢,初级的感觉就是孔子说的“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无忧无虑,无所疑惑,无所畏惧,心中平静,目标坚定,按部就班,宁静致远,这我至少工作上是真做到了。高级一点的感觉呢,就是和天地一起生长,参与天地化育万物的事业,这个我也在做,到了《中庸》我会再详细讲。

  《大学》一开篇,就定下了儒家思想的纲目,称为三纲八目,这是学习儒家思想的总纲领。所谓纲举目张,就是要先定纲领,定条目,然后按纲目展开。

  开篇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条就是三纲。

  八目呢,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四个条目;前面还有四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加起来就是八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共八条,就是八条目,简称八目。

  我们先看三纲。

  第一条纲领,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擦亮的意思。后面的明德,指的是人天生的德性本来就是光明、明亮的,我们只需要不断把它擦亮。

  第二条纲领,亲民。这里的亲,也当动词用,亲就是新,亲民就是新民,就是我擦亮自己的德性了,这还不够,还要帮助别人擦亮,让他也焕然一新。

  第三条纲领,止于至善。这说的是一种修炼的境界。明明德和亲民到什么程度为止呢,就是回到本来的状态为止。

  这一讲,我们只讲三纲里的第一条:明明德。

  明明德,就是不断擦亮自己的德性,我喜欢用一个禅宗的故事来解释。

  禅宗五世祖弘忍要考察弟子们的心性见地,看看把衣钵传给谁,就让大家每人做一首偈子(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佛教题材的诗歌)。首席弟子神秀写了一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另一位地位很低的弟子,就是传说中的扫地僧,叫慧能,是个文盲,不识字,更不会写,但悟性极高。他口述一偈,请别的师兄弟帮他写了贴上去,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然后,师父把衣钵传给了慧能。慧能就成为了禅宗的六世祖。

  慧能的境界,我只能勉强去想象,不可能达到。因为他是出世人的智慧,而我们是入世之人、俗世之人。别说尘埃,藏污纳垢的地方都多了去了。所以,光是神秀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够我们去追求的了,我认为它也能作为“明明德”的最佳解释。

  怎么明明德呢,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追求的不是超凡,而是不犯错,把错误的地方擦干净,不留尘埃。

  记住啊,这是我们践行儒家思想时的一个重要心法,不是增添,而是减少,不是增添优良品德,而是减少错误和丑恶。一点错误和丑恶都没有,自然就是明明德了。

  所以,价值观指的不是我们要做什么,而是我们不要做什么。比如,有的公司的价值观是开拓、创新,那做到什么程度是开拓、创新呢?这样的价值观,似乎立意高远,但实际上找不到落地的标准。

  因此,明明德,首先不是要你去做好事,而是强调要擦干净,不要做坏事。或者说,你不小心做了坏事,也要及时改正错误。

  根据明明德这条纲领,我在思考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时就定了九个字: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

  不骗人,就是勤拂拭,保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真话。你说这到底是个低要求,还是高要求?说起来像是个道德底线,人怎么能说假话呢,但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有哪一天没说过一句假话呢?

  记住,当我们对自己说的每一个字都较真的时候,一个新世界就打开了,从把对自己的要求降到最低最低,低到不能再低开始,就从这里入门,以后就每一天都是进步了。我们经常讲,最快的进步是不退步,所以,你先退到最低标准,退到无法再退,从此每天进步,一步都不退。

  很多人觉得,我对自己的要求可比你这个标准高。但要求是真的,行动却是假的,都是自欺欺人,大部分人在行动的时候都不当真。

  为了帮助你理解,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企业对客户的服务,应该做到什么?你可能会说,让顾客感动,超出顾客的预期,对不对?

  我说不对,你改一下习惯,不要那么高要求,来一个最低的要求。我们对客户的服务标准是不让顾客有怨气,或者说,不要让顾客恨我们。因为让所有顾客都感动是不可能的。感动不了的你准备怎么办呢?还不是就算了。而别让顾客有怨气呢,就是一个都不允许出现。这不是一个低要求,这是一个我所能看到的行业里的最高要求了。

  在定标准、定要求的时候,其实就看你有没有以知行合一的心态去定。如果没有知行合一,那标准越高越好;如果知行合一,你就会认真对待,你的标准就会降下来。

  接着说刚才的。你说,万一有人就是不满意怎么办?也有办法。遇到这样的客户,想办法补偿他,大家扯平了算了。

  我现在网购很多企业,都有七天无条件退款这一条,为的就是让顾客不要有怨气。注意,这也是儒家的特点,因病发药,一事一议。致良知,也是只问自己的良知,标准都是自己掌握,一切都是个人的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我前面提的最低标准:不让一个客户你有怨气。

  说到退钱的事情,别说特殊情况要给客户退钱,很多公司在分内该退的钱也退不了。比如几年前那个轰动全国的新闻,一个女子买了一辆奔驰车,车有故障开不了,顾客要退货,奔驰的销售商就是不给退。这么黑白分明的事情,怎么就办不了呢?这就是自欺欺人。

  我们成天开会说要解决顾客痛点,让客户满意,那顾客买了故障车,不能开,要退货,这不就是她的痛点吗?她痛彻心扉,你怎么不给她解决呢?还开会研究顾客的痛点,有意义吗?

  所以明明德,首先就是要认识到自己缺德。问世间,谁不缺德?我就奇怪了,缺德,怎么会成了一句骂人的话?难道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不缺德的人吗?在我眼里,一个没有做到明明德的人,就是缺德。缺德是一种常态,而不是对做了败坏道德的人的批判。

  当一个人被骂“缺德”的时候生气,证明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德,并且认为缺德是一种耻辱,而自己绝对不缺。这就是自欺欺人的开始了。当你进入自欺欺人的状态,进步明德的大门也就关闭了。

  儒家思想第一条纲领“明明德”讲完了,这一讲的学习目标就是认识到自己“缺德”。而我这门课,就是进德的补药,三十堂一个疗程,因病发药。

  下一讲我们说说三纲里的后面两个纲领:亲民和止于至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