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都2022年了,为什么当代人还是喜欢宋式生活美学?

linx

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这段相传出自米芾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一个远离车马喧嚣,静雅如诗画的桃源之境。既然华夏之文明,历千载演进,造极于赵宋,我们追寻中国文化里清逸雅致的生活和审美,就绕不开西园雅集。连米芾这样当时和之后历史长河里最知名的书法家、画家和收藏家,都在《西园雅集图记》中感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

西园雅集,永不过时的极致风雅

《西园雅集图》是一副艺术作品,相传是李公麟所画,米芾则为此画做《图记》。根据各个版本的记载,这副以雅集为题材的画上应该由十六位宾客,围绕着五个核心人物进行艺术活动:观苏轼作书、观李公麟作画、观米芾石壁题字、听陈碧虚道长弹阮、听圆通禅师话禅。这幅画和《图记》诞生于中华文化最灿烂的时期,所画人物“以文章议论,博学辩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时间拉长千年,也是中华文化里难遇的翰苑奇才,奢侈得不真实。李公麟的原本早已经不知所踪,米芾的图集也是数代后才现于世,甚至这么多文人雅士是否有可能一次聚齐都不那么肯定,理智的学术界对西园雅集的存在一直都有质疑,但它依旧位列历史上的传奇雅集之一。

▲《西园雅集图》

西园雅集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崇尚风雅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被后代崇尚、景仰,历经千年不衰。它成了中国文化里的一个母题,南宋马远、刘松年、赵伯驹,元代的钱选、赵孟頫,明代的戴进、唐寅、朱朗、仇英、陈洪授、李士达、周臣,清代的石涛、华新罗、丁观鹏直到傅抱石、张大千、陈少梅等都以此为题材进行过创作,隔着历史的帷帐向大师们致敬。

雅集是中国古代一种常见的文艺生活聚会,参与者们在山水园林之间宴饮、游玩、谈论诗画、欣赏舞蹈音乐。西晋有金谷园雅集,东晋有兰亭雅集,宋代的雅集更上一层楼。跟唐朝相比,北宋更积极的推动科举考试,形成了庞大的士人阶层。有才华的人无论原生阶层如何,都有机会金榜题名,名动天下。这些才子雅士们因为有相似的理想抱负、审美等相互交往,甚至形成小群体。

▲仇英绘《兰亭雅集图》

同时,赵宋朝廷是文官政府,士人的社会地位很高、生活环境宽松,从事诗歌酬唱和休闲娱乐既有心境也有物质基础。宋代美学的形成,跟这一群体息息相关。艺术史家迈克尔·苏利文写过:“我们今天推崇备至的宋代艺术是由社会和知识精英阶层生产和制造,也是为他们服务的。这些知识精英可能比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的知识分子都更有修养。”

西园雅集以苏轼为中心,他是当时首都文坛的盟主。苏轼推动了北宋中后期的文学创新,在书画领域也提出了文艺发展的新方向。西园雅集的嘉宾们,不仅仅是一起进行休闲娱乐的联谊,更有价值的是受到苏轼影响,获得了文化资本。十六位嘉宾里,按照“书法四大家”论,包括了苏轼、黄庭坚、米芾;按照“苏门四学士”论,包括了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以及“苏门六君子”中的陈师道,还有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轼的朋友王诜等等。用现在的话来讲,他们参加的不仅仅是饭局酒局,而是形成了一个集中资源和人脉的首都文化圈层。

▲《西园雅集图》中苏轼和他的朋友们

雅集也需要物理上的载体,风景秀丽的自然山水或者园林。西园雅集的主人,是开国功臣王全斌的后代王诜。他能诗擅画,富于收藏,是宋代文人贵族里最早画青绿山水的人之一。王诜还是驸马,按照宋代规制,“公主宅第由朝廷统一安排八作工按图营造,引金明池水,宅中建成园林景观。”他的府邸不仅有媲美皇家园林的亭台水榭,更建有专门收藏古玩书画的宝绘堂。他因为经常邀请文化名流来家中聚会,留下了不少描述他宅邸和宴客的文字。

西园雅集的嘉宾之一李之仪就是王诜家的常客,曾作《晚过王晋卿第,移坐池上,松杪凌霄烂开》,其中“华屋高明占城北”、“万盖摇香俯澄碧”、“阴森老树藤千尺,刻桷雕楹初未识”等句写出这位贵族宅邸的花木繁茂、建筑和陈设的精美富丽。

▲王诜绘《烟江叠嶂图》

宸雅游园会,致敬西园雅集,重现宋代雅致生活

在宋朝文化热的今天,我们也想从先人的审美品味和生活趣味中获得灵感,过出属于自己的雅致生活。

8月19日,中建智地就邀请媒体人士聚集于温榆河公园的西园,赏画论道、抚琴焚香,举办遥相呼应西园雅集的宸雅游园会。

宋代审美和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兼备大俗与大雅,《清明上河图》是大俗,西园雅集则是大雅。游园会也安排了市井之乐和文人之乐两种不同的体验:在西园的鸢尾园嘉宾们体验了投壶游戏,在玲珑望月景区嘉宾们体验了挂画的雅致,欣赏宋画《双喜图》《秋庭戏婴》《溪山行旅图》《华灯侍宴图》和《枯木怪石图》。进入到临湖的室内,高处布置着《西园雅集图》的帘幔,以屏风作为装饰,伴着古琴,嘉宾们彷佛回到宋代的雅集,亲身感受点茶和熏香。

▲活动现场的宋画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实际上这“四般闲事”不是宋代独有,扬之水曾经说,是宋代人把这四件事赋予了韵味。宋代人从这些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并且因此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这也是宋代人留给当代的精神遗产,在生活中对美和雅致的要求。(完)

▲点茶活动

作者/陆洋

责任编辑:陶然

标签: 当代人 美学 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