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猴哥带你一起学习曾国藩智慧第四讲:十年七迁,曾国藩快速升官的秘诀

linx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连续十年升了7次官,从副科长做到副部长,曾国藩的升官速度创造了道光年的记录,没钱没后台没当官的爹,也没贵人提携,更没走什么歪门邪道,曾国藩凭什么青云直上,忽传大考魂皆落,告退神仙也不饶。面对严苛的翰林大考,曾国藩如何做到从容应对?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曾国藩又是如何把握机会走好自己的职场路的,10年拿下副部级,什么样的为官之道创造了如此奇迹?

  头几讲我们集中讲了,曾国藩青年时代如何进行自我管理,那么这种严格的自我管理很快就收到成效。除了我们讲的戒了烟之外,它还有一个很具体的成果,什么成果,升了官!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对官是非常重视的,官本位,读书是为了当官,那么当官是为了当大官,官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男人成就的几乎唯一的标准。除此之外,你诗写得多好,你发明搞得多好,那都没什么用。比如大诗人杜甫,人们一提起来,不管它叫诗人,不管它叫什么杜大诗!叫什么,叫杜拾遗。为什么叫杜拾遗,因为它曾经做过一个叫做拾遗地从8品的小官,用我们今天的级别比,拾遗大约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副科长。所以后管它叫杜拾遗,意思就是杜副科长,似乎这是它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一个称呼。

  这个话说远了,我们回过头来,曾国藩在北京做官期间升官是非常迅速的,用曾国藩自己的话来讲,叫十年七迁连跃十级,10年之内升了7次官,从副科长一直升到副部长,升官速度创了当时道光朝的记录,那么这个就有点奇怪了是吧!从表面看,曾国藩在官场上他本来是没什么优势的,第一他的出身非常普通,他既非官二代,也非富二代,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官场上没有任何的根基。第二他为人也比较笨,土里土气,脑瓜转得也不快,他不像别人那样八面玲珑,能说会道。

  那么,他为什么能够升官升得这样快呢?这里头当然有多种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就是得益于他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我们前几讲讲过,曾国藩到北京之后要学做圣人,在日记当中规定自己,每个月要写几篇文章,要做几首诗,非常的勤奋,那么有人可能感觉奇怪,说曾国藩不是已经完成科举任务了嘛!不是已经中了进士了嘛,为什么还要每天写文章作诗?这个是因为清代官场制度很有意思,翰林升不升官主要靠什么,跟学生一样,主要靠考试的成绩。

  翰林院是一个很特殊的衙门,它是一个研究性的机构,有点像我们今天社会科学院,翰林官员每天的任务就是读书仰望,继续深造,以便将来当更大的官,承担更大的责任。明代跟清代大学士都必须得是翰林出身,所以一个翰林他必须得非常的有学问。因此翰林院就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考试,叫做翰林大考,通过这种考试来决定谁升官谁不升,一般每隔五六年就要考那么一回,为了考察你平时的水平和成绩,来防止你临时抱佛脚,搞突击。

  所以翰林大考它是不定时的,总是突然袭击。关于大考北京城有这么一个顺口溜,叫.“金顶朝珠褂紫貂,群仙终日任逍遥;说这些翰林们每天戴着金顶,挂着朝珠,穿着紫貂,还不用上班,日子过得是非常逍遥,但是忽传大考魂皆落,告退神仙也不饶。就是说突然听到要大考了,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魂儿都吓没了。为什么吓成这样呢?就是因为考试成绩,它直接决定了每个翰林的命运,不是说你不想升官就行了,你要是考得不好的话,可能会降级罚俸,甚至罢官。

  所以翰林阶段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因此曾国藩给自己制定的12条课程标准,那都是有针对性的。他每天早上起来要写半个时辰的字,这是因为书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翰林大考的成绩,翰林大考看考卷要看书法的水平。我们今天还能看到曾国藩,留下来的小楷的作品写的是非常的好,功夫非常深。另外他每个月要做几篇诗文,这个也都是为考试做的准备。

  那么道光23年的春天,也就是曾国藩到北京之后才2年,就赶上了一次大考,一般的大考都是6年左右一次,但是这一次跟上次只隔了4年,所以消息一来,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任何准备。那么翰林们刚进翰林院,就有点像我们今天刚刚考上大学,经过多年苦读,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所以很多人都放任自己,给自己放了羊了,成天在那玩不学习,但是曾国藩不是这样,他经过脱胎换骨,生活非常有规律,坚持读书,作文考试状态保持得很好。所以曾国藩虽然也很紧张,但是在心里还是比较有底。

  道光23年春天,翰林大考在北京圆明园正大光明殿举行,这次考试有三个翰林怕考成绩太差而出丑,干脆不进考场,临时请病假逃避考试,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翰林大考的卷子是皇帝亲自判,答得不好给皇帝一个坏印象,还不如干脆不考。到了考场又有一个人打小抄,被监考官拎着耳朵清除出场,直接交刑部治罪。当时考试的气氛可以说非常紧张,曾国藩也是提心吊胆完成了考试,不过因为平时一直有准备,所以卷子拿的还是挺顺利的。当考完后,曾国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甚至到了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的地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出了考场,曾国藩就把卷子的草稿拿出来给这个朋友们看,看看自己达到成绩大概能怎么样?不看不要紧,一看出事儿了,原来他在作文当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有一个点用错了,这下可倒霉了。要是让皇帝看出来,不光升不了官,还有可能还要受罚。所以曾国藩大惊失色,后悔不已。

  他在日记当中说连续好几天他都是食不甘味,夜不成寐,天天失眠,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四处打探,行坐不安,到处去打探消息。曾国藩不是要学做圣人嘛,现在却做不到不动心了。得失之念形于颜色,曾国藩骂自己,说我这番举动实在是丑极太丑陋了。由此可见,曾国藩那个时候功名心是非常强的,对于能否升官他是非常在意的。三天之后,大榜公布,完全出乎曾国藩的意料,他的成绩特别好,名列二等第一。

  翰林大考一等是5个人,也就是说曾国藩在100多人当中考了个第6名,他在作文中的错误,主考官跟皇帝都没看出来。第二天道光皇帝亲自召见,宣布给曾国藩升官,升个什么官呢,我们讲过曾国藩刚到北京的时候,是翰林院检讨,这是个什么级别,从7品副处级,现在给它升翰林院侍讲,这是从5品,也就是说一下子升了4级,越过了正7品,从6品,正6品,一下子升到了从5品,这就相当于今天一个副处长一下子升到了副司长,这是极为罕见的。

  曾国藩当然是大喜过望,感觉自己是非常侥幸。其实曾国藩这个也不光是侥幸,这时候说明曾国藩,这篇文章除了那个点用错了,别的方面还是很出色的,这就是平时的准备,见了成效,所以成绩才能好。道光27年,也就是4年之后,曾国藩又赶上一次翰林林大考,这一次曾国藩的名次仍然不错,二等第4名,也就是说在100多人当中考了个第9名,这一年他又一次升官,又从4品一下子升为从二品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也就是说实质是内阁学士,但是享受侍郎级别,也就是副部级的待遇,这个又是一次罕见的火箭式的升官。

  从此曾国藩就步入了高级京官的这个行业,所以曾国藩自我管理比别人要好,考试成绩出色,这个是他两次重要升迁的主要原因。那么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呢! 学习曾国藩的人生智慧,我们也可以逆袭人生!

  作业:每天记住一条曾国藩家训箴言(第四天):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不要沉醉于过去的人或事,做好现在手头的事情,一定是很好的发展趋势)

  欢迎在微信群里分享讨论你的想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