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元宵节,愿长安

linx

“人家的情人节是2月14日,

我们的情人节就是今天——元宵节。

我们的诗词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多么浪漫!”

今年的元宵节时间为

2022年2月15日,星期二

农历壬寅虎年,正月十五

恰逢情人节的浪漫尚未褪色,

元宵节的花灯便已逐次点亮。

为这平凡的人间,

添去深情与温柔。

古时的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亦或是灯节、元夕……

此日年轻男女走在街头,

不必囿于平日礼教,

可对视,可交谈,

眼波流转皆是深情,

举手投足都是欢喜。

元宵佳节的习俗很多,

最经典的莫不过三个:

赏月,逛灯,食汤圆(元宵)

各有各的含义,

却都传递着一个信息——

祈愿顺遂,期盼圆满。

赏月色,寻浪漫

月色照了千年,

圆圆缺缺,不改婵娟。

自古至今,许多文人借它,

传递思念,传递爱恋,

让月光从笔墨间漏出,

这一漏,就是千百年。

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浪漫从这轮圆月开始。

墨蓝的天空上,

悬着一轮玉盘,

将人间的轮廓描摹。

那轮廓,比缺月时清晰,

却又不似白日里明亮。

就这样朦朦胧胧的,

最适合为有情人打造氛围,

月影阑珊里,将爱意说的尽兴。

巴金在书中写:

月光从上面直照下来。

人一抬头就可以望见清明的蓝空。

竹梢微微抖动,发出细微的声音,

同时人又听见水淙淙地流着,

但是不知道水从什么地方来,

快走完竹林时才看见一道小溪横在前面。

那是《家》中,顶浪漫的一段。

正契合着元宵节的意味,

年轻的姐妹兄弟,

笑笑闹闹地走在林间,

耳边是淙淙流水,

脚下是月光疏影。

如今的元宵节,仍有圆月当空,

却少有人如曾经,

或三五好友结伴,

或璧人一双并肩,

寻一处静谧,接满手月光。

不妨,从这个元夕开始,

重拾这样的浪漫,

放下手机,徒步走在公园里,

只为寻那一处林下漏月光,

看那一场疏疏残雪落。

逛花灯,祈安康

有了月色如许还不够,

元宵佳节,须有花灯如昼:

龙灯、宫灯、纱灯

走马灯、绣球灯……

唐寅曾写《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明月也是灯,是空中的灯,

花灯也是月,是市井的月。

二者相得益彰,

月色温柔,花灯明烁。

人们把谜语写在灯上,

有问有答,趣味横生。

把祝福写在灯上,

看它缓缓升空,

最好,能与月亮比肩,

如此,心愿才能得偿。

民间谚语说: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三十的火,

是除夕夜的围炉夜话;

十五的灯,

是元宵节的张灯结彩。

除夕是阖家团圆,

而元宵是盛世长安。

这样的比较似乎不够明确,

借老舍先生的话说:

“元旦是体面的,

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

人们穿着新衣裳,

可是它还不够美。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

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

火炽而美丽。”

春节是红色的欢喜,

元宵是彩色的惊艳。

这场欢天喜地的年味狂欢,

在元宵节达到顶峰。

灯火是希望,

人们亲手将它点明,

把安康顺遂的心愿照亮,

把心底深藏的祈愿倾诉。

食汤圆,盼团圆

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元宵,

这是南北方永远的争论。

元宵将内馅搓成小块,

在笸箩里滚,

粘上一层层的糯米面。

下锅炸至金黄,

口口酥香,内馅甜蜜。

而汤圆则是将糯米粉加水,

压成面片模样,

细细收口,揉成圆球。

水煮至飘起,

满口甜糯,温暖入心。

无论如何争论,

二者的相似之处很多,

寓意也大同小异。

圆滚滚的模样,

是盼望事事圆满;

甜蜜蜜的口味,

是期待生活甜蜜。

古时的元宵节,

无论汤圆或元宵,

都是家人围坐,

边赏月,边食用。

聊一聊长街的花灯,

猜一猜灯谜的谜底。

团团圆圆的一家人,

好不欢喜,好不热闹。

而如今的元夕,

游子大都已离乡,

为生活奔波,

为理想前行。

但是好在月光如旧,

灯火长明,

汤圆在锅中四下翻飞,

元宵在油中渐至金黄。

家中人亦如此,

相隔天涯,共度此时。

吃一碗汤圆,

别忘了给家人打个电话,

聊聊家常,谈谈琐碎。

咬一口元宵,

也要记得与故人约定好,

下次见面的时间。

元宵佳节,有浪漫。

满月高悬于蓝空,

斜入竹林照疏影。

心有诗意便能觅得风景,

平凡的人间,常有浪漫。

元宵佳节,愿安康。

市井长街花灯如昼,

熙攘人群走走停停。

灯火是希望,爱意是春风,

吹拂心愿升空,

祈祷生活,安康顺遂。

元宵佳节,盼团圆。

汤圆柔糯暖入心肠,

元宵甜蜜浸入生活。

盼望早日团圆,

祈愿生活甜蜜,

人间四时,皆能平安。

此时上元佳节,愿你:

觅得月色浪漫,活的潇洒;

心中灯火不灭,心愿得偿;

总有甜蜜小事,常有团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