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模块、三十而立(15讲)
第三讲、孔子与阳虎结仇的原因分析
你好,欢迎来到“猴哥带你读懂孔子”。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了解春秋历史。
上一讲讲到,在孔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孔子通过造舆论等手段,让父亲的孔氏家族接纳了自己。从此,孔子就改姓孔了,也继承了父亲的贵族身份。
但是,孔子已经在底层的农民家庭里生活了十几年,忽然进入了贵族圈子,他能适应吗?上层人的圈子能接纳他吗?
可以想象,他肯定会遇到各种居高临下的好奇眼神,甚至是不友善的言论。《史记》里记载,当时有个叫阳虎的,就认为孔子算不上贵族,不允许他参加贵族们的社交宴会。这件事对孔子打击很大,几乎成了他一辈子的痛点。一起来看看。
和少年阳虎的冲突
大概在母亲去世后一年左右,孔子有了一个参加贵族社交场合的机会。
这是鲁国最大的贵族,季孙氏,他家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鲁国所有贵族都收到了邀请,包括等级最低的“士”,都可以去参加。
要知道,这季孙氏,可是世世代代掌控鲁国朝廷的贵族。它的地位,就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的地位差不多。所以,对鲁国的小贵族们来说,能参加季孙氏的宴会,是件很荣幸的事,更别说孔子这种贵族新人了。
收到邀请,就意味着季孙家承认了孔子的贵族身份,这很重要。同时呢,这也给了他第一次参加贵族社交的好机会,孔子自然非常珍惜。
《史记》的《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这次去参加宴会的时候,身上还穿着丧服。但不是所谓披麻戴孝的、那种很隆重的丧服,而是最低级的,只在腰里系着一条白布带子。从这个记载推断,这时孔子还在给母亲服丧,但距离葬礼已经有点时间了,差不多一年左右。
但没想到,孔子刚走到季孙家大门外,就碰了个大钉子。不是主人家不欢迎他,而是另一个来做客的小贵族、跟他同龄的少年人,名叫阳虎。阳虎说:“季氏这次招待的是‘士’,可不是你!”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孔子算不上贵族,没资格啊。孔子还不敢争论,只好忍气吞声走人,这次贵族大聚会也就和他无缘了。
你可能会纳闷:孔子已经回到孔家,继承了贵族身份,那阳虎凭什么说孔子不算是“士”、不算是贵族呢?孔子为什么也不反驳呢?
唐代有学者给《史记》这一段做注解,说阳虎指责孔子,是认为孔子的年龄不够。
因为按照严格的“周礼”标准,贵族男子要20岁成人,举行过所谓“士冠礼”,才能参加正式的社交场合。
这个说法看上去很合理,但事实上,春秋时候成年的标准没这么严格。特别是如果父亲去世了,儿子就得继承爵位、顶门立户,就算才十五六岁,他也可以参加成年人的社交场合。
而且,从史书提供的各种线索看,阳虎和孔子年龄差不多。要是孔子年龄不够格,阳虎也不够啊。所以,唐代学者提出的“二十岁成年”的解释很难成立。
那怎么解释才比较合理呢?我的推测是,阳虎是认为,孔子根本就没资格做贵族。孔子的母亲是低贱的农民,这在当时就是血统不纯正。
要知道,在春秋贵族时代,母亲家族的血统很重要,地位低的小妾生的儿子,就远不如正房夫人的。至于孔子的母亲,那身份就更低了,连小妾也算不上。
更何况,孔子这个贵族继承人的身份,还不是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认定的,而是事后追认的。这样的话,阳虎挤兑孔子不是贵族,也能理解。而且,他们都还是十几岁的少年,年轻气盛,很容易看不顺眼,互相斗个气。
孔子呢,也觉得自己是半路出家,没底气,所以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不管怎么说,这次遭遇,对孔子来说是个提醒:自己的身份有点尴尬。贵族圈子等级森严,和这些人打交道,他得处处谨小慎微,多看多听,少说少动。
这次不愉快的经历,也奠定了孔子对阳虎的态度。首先就是紧张,害怕。汉代有本著作叫《论衡》,作者是王充,书里说:孔子从此见了阳虎就吓得冒汗,尽量躲着走。
除了紧张,孔子还变得很重视阳虎,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假想敌、一生的竞争对手。后来很长时间里,孔子都在偷偷地跟阳虎较劲儿。好像只有混出个样子来,才能洗刷掉少年时候的这场羞辱。
在后世人的眼里,阳虎是个标准的反派人物,从小就跟孔圣人作对。上面讲的这次相遇,就是他俩的第一次交锋。
交锋这个词其实还不够准确,应该说是阳虎单方面对孔子出身的挤兑。但问题是,阳虎怎么会知道孔子的来历呢?
这是因为,孔家和阳虎家,其实都属于同一个贵族社交小圈子。没想到吧?让我来给你简单介绍一下。
孔家和孟孙家的渊源
阳虎家,属于大贵族孟孙氏家族,这个家族在鲁国排名第三,地位也很高。但要注意,阳虎他家只是这个孟孙氏的旁枝,不是嫡传正宗。
打个比方,就像《红楼梦》里,贾府的那些远房的亲戚们,比如贾芸、贾瑞这些人,他们和贾宝玉能追溯到共同的祖先,但已经太疏远了,所以也就没有贾宝玉的身份地位。
阳虎也类似,他是孟孙家族的一个远房分支。
说完阳虎,再说孔子认祖归宗的这个孔家,他们跟孟孙家族的关系也很密切。
史书《左传》记载,在孔子出生前十二年,孔纥老爷曾经出国打过一仗。那次带领鲁国军队参战的,就是孟孙氏的族长,叫孟献子。从这个记载能推测,孔纥这个孔家是孟孙氏的下属,还是关系很密切的上下级关系。
你可能有点纳闷,一个打仗的记录,就能反映出这两家的亲密关系吗?当然可以,这正是春秋贵族制度的特征。
在春秋的时候,各国都是贵族分封制度,没有现在大家熟悉的专业军队。大贵族要招收一些小贵族当自己的下级,甚至赏赐给下级一块土地,也就是所谓的封邑。这种大贵族和小贵族,就结成了封君和封臣的关系。
如果诸侯国需要打仗了,国君就召集大贵族,大贵族就召集自己部下的小贵族,小贵族就召集自己的家人、奴仆。被召集的这些人就会带着自己的武器装备,组成军队上阵去打仗。
所以呀,既然孔纥老爷跟着孟孙氏出国打过仗,就说明他这个孔家是孟孙氏的下属封臣,关系很近。
现在你知道了,这阳虎家是孟孙氏的远房同宗,而孔子的父亲是孟孙氏的老下属。孔子跟阳虎的父辈人,实际上都是一个小圈子里的,就像今天的老同事、老战友们一样。所以阳虎才会知道孔子家里的事儿,也知道孔子这贵族身份不够完美。
我介绍孔子家和阳虎家的这些联系,是因为孔子和阳虎这两个人的恩怨纠葛,在历史上很有名,但很少有人搞清楚过这两人父辈的关系。如果不搞清楚这些,就没法真正理解孔子,没法理解他的很多重要人生抉择。因为孔子晚年很多故事,都跟阳虎有关。
孔纥老爷去世很早,孔子都没机会见到这个父亲,但孔纥当年也有很多老同事、老战友,这是他能留给孔子的人脉关系。所以,当孔子认祖归宗、进入贵族圈后,他也会得到一些的帮助,并不都是阳虎那样的挤兑。
比如,当年孔纥老爷跟着孟献子去打仗的时候,有个战友叫秦堇jin父。他后来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和孔子关系非常好。这就是孔纥老爷留下的好友圈的延伸。
小结
好,这一讲我们看到,孔子的贵族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他去参加个社交宴会,都会遭受到身份的质疑,和阳虎结下梁子。除了跟同龄人的纷争,孔子也在贵族圈子里受到了长辈们的帮助,那是他父亲留下来的社交遗产。
这份遗产对刚刚变成贵族的孔子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现在的他,正需要学习贵族社会的各种规矩,适应很多新变化。他母亲家族的亲戚们都是农民,帮不上什么忙。
而孔纥老爷的老朋友、老同事呢,就能给孔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可以改善一下生活,同时也让他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贵族。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贵族,可不容易,得补各种基本功课。那孔子是怎么补习这些功课的呢?我们下一讲接着说。
划重点:
1. 阳虎家跟孔家都属于同一个贵族社交小圈子,所以阳虎才会知道孔子是半路认祖归的宗,也才会挤兑他没资格做贵族。
2. 孔子少年时跟阳虎的这次冲突,让他把对方当作了自己一生的竞争对手,甚至影响了孔子后来的政治生涯。
3.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没有专业军队,都是国君召集大贵族,大贵族再召集小贵族,小贵族再召集自己的家人和奴仆,大家带着自己的武器装备去上阵打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