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孔子对死亡的看法

linx

  第五模块、孔子的生前身后事(5讲)

  第三十八讲、 孔子对死亡的看法

  你好,欢迎来到“猴哥带你读懂孔子”。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了解春秋历史。

  和所有的人一样,孔子也要面对死亡的来临。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大都相信神灵和彼岸世界的存在,觉得人死了,鬼魂仍然会存在。

  但孔子不太一样,他对这些一直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承认,也不否认,拒绝用鬼神来影响现实生活。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

  那当孔子年老了,身边的人渐渐离去,他的想法会有什么变化吗?他又是怎么告别这个世界的呢?

  这一讲,就让我们从孔子送别晚辈开始讲起。

  送别两个晚辈

  因为孔子的高寿,他经历过好几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特别是儿子孔鲤跟弟子颜回的去世,对他来说,是最伤心的。

  孔鲤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70岁左右了。老年丧子,对谁来说都不好受。而让他更难受的是,自己没有能力按照贵族的标准,来给儿子办丧事。

  按照当时的风俗,贵族的棺材讲究一大一小,得有一套。小的叫棺,外面那个大的,叫椁,都是死者身份的象征。

  从考古发掘来看,椁通常是用松柏木料做成的,上面有彩绘的图案。在大小两层棺材之间,还要放很多随葬品。

  而孔子家里并不富裕,根本买不起这套象征贵族身份的椁。对他来说,这是个很大的挫折。

  一来,是伤心自己的儿子没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二来,他也是为自己感到难过。

  要知道,孔子自己的贵族身份就不太牢靠,他创立的儒家又非常重视丧礼。如今,自家的丧礼都没法达标,他肯定会很心酸。

  不过呢,孔子跟儿子并不是太亲近,父子之间交流很少。所以在孔鲤去世后,孔子把痛苦都压抑在心里,没有太表现出来。

  这之后没过多久,学生颜回也去世了,享年40岁。孔子这次不再压抑自己,哭得是痛快淋漓,而且还又哭又喊。

  《论语》里的原文是“噫!天丧予!天丧予!”翻译过来就是在不断地重复:哎呀,老天这是要我的命啊!

  弟子们都劝他说:您保重啊,不要伤心过了。

  孔子说:这过分吗?不为他,我还能为谁伤心啊!

  也许,孔子是借着颜回的死,把对儿子的哀痛也哭出来了。

  说起来,因为家里穷,颜回的丧事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买不起那个大棺材。颜回的父亲颜路,想到孔子家还有一辆马车,就劝孔子把马车卖了,给颜回买个大棺材。

  孔子觉得很为难,说:“我儿子孔鲤下葬,也没有椁。既然都是儿子,就都一样吧。再说,我是退休的大夫,出门也不能靠走路啊。”

  而且,孔子的这辆马车,前面我也介绍过,是他的一个身份代表,很贵重的。那他自然会舍不得卖掉。

  最后呢,还是颜回的同学们不忍心,凑钱给他买了个大棺材,办了一场还比较体面的葬礼。

  孔子知道后,就叹息说:颜回这孩子,一直拿我当父亲,我却没拿他跟儿子一样对待。不是我故意要这样,都是被这些学生们搞的呀。

  你看,在对待颜回的丧事上,孔子的感情,甚至比对待自己的儿子更外放。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孔子从小习惯的是母系家庭,同时他也一直没能适应父系家庭。所以,在和颜家人相处的时候,他会更放松。

  丧事预演和鬼神退位

  在送别了孔鲤和颜回之后,孔子的身体越来越差,生命有了走到尽头的迹象。

  有一次,他病得非常厉害,学生们都以为他挺不过来了。子路也从卫国赶了回来,带领着师弟们准备操办后事。

  而就在给孔子准备葬礼的时候,学生们碰到了难题。因为在春秋时候,贵族里面分为大夫和士两个等级。等级不同,葬礼的规格自然也不一样。

  孔子呢,他当过大司寇,那按理,他的级别就应该是大夫。但前面我们分析过,因为他没有获得过世袭的封邑,他的这个大夫身份就不够完整。

  按当时的规矩,大夫除了要有自己的封邑,还要有自己的封臣。封臣,就是依附于这个大夫的士,他们的土地是大夫分封下来的。而孔子连自己的封邑都没有,自然不可能有封臣。

  这样来看的话,孔子其实还够不上大夫的级别。但子路决定,孔子的丧事就要按照大夫的标准来操办。封邑暂时是没办法了,但封臣的话,他们这些学生可以来扮演。

  这样一来,大家的身份也都显得高一点。

  但这些计划没能用上,因为孔子这次恢复过来了。而且,他很不赞同子路的计划。因为按照当时的观念,死者要按葬礼上的身份去见上帝和列祖列宗。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上帝,可不是基督教的那个上帝,而是孔子时代对天上至高神的称呼,当时的文献里用的就是这个词。

  那如果真照着子路的想法来办葬礼,规格就超标了,这是对上帝和列祖列宗搞欺诈。

  所以孔子骂子路说:你这是想让我骗谁,骗老天吗?我本来是个没有封臣的人,有你们这些学生给我办丧事,就算规格低了点儿,我也不至于抛尸荒野,又何必作假呢?

  另外,孔子还发现,子路除了想提高葬礼的级别,还准备举行祈祷神灵的仪式。这可能是希望孔子死后能被上帝和列祖列宗顺利接纳。

  孔子对这也很不满意。他说:我活着在人间干事业,就等于是在向神灵祈祷,哪里还用得着搞这一套?

  在《论语》里,子路还曾经问孔子怎么“事鬼神”,也就是怎么把鬼神哄高兴,让他们帮自己做事。孔子泼冷水说:你连当今的活人都没照应好,还想照顾好鬼神?

  子路还是要问到底,他接着又说:人死了会怎么样?孔子说:你活都没活明白,想死有什么用?原话是:“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你看,孔子在即将离世的时候,还坚持着他的一贯立场,就是“敬鬼神而远之”,完成自己在现实世界的责任和义务,不为了个人的目的去求助鬼神,哪怕是自己的死亡。

  他在这方面言行合一,到死都没有变。

  不过呢,虽然孔子反对子路的虚张声势和装神弄鬼,但弟子们提前给自己准备丧事,孔子还是很欣慰。

  因为他唯一的儿子已经死了,孙子年纪还小,没法替他办葬礼,有弟子们来操办,他就不用担心了。

  只可惜,子路最终没能给孔子送终,他死在了孔子前面,衰老的孔子又受到了一次打击。

  子路之死

  子路本来在卫国工作,因为卷入宫廷政变,被敌人砍死了,尸体还被剁成了肉酱。这是古代的一种特殊刑罚。

  孔子听到消息后,非常伤心,还让人把厨房里的肉馅都倒掉,以后再也不吃了。

  卫国的这次政变,给孔子师生团队造成了很大损失,不仅子路送了命,很多学生也丢了工作。从这以后,孔子身体更差了,一直卧床不起。

  去世和葬礼

  几个月之后,在一个清晨,孔子居然站了起来,还倒背着手,拖着拐杖,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可不是他突然恢复了健康,而是回光返照。

  这时候,子贡去齐国出差刚回来。孔子见到子贡,就拉着他絮絮叨叨说了一阵子。他说,昨晚上梦见了自己的葬礼,是按照商朝人的习俗举办的。孔子因此觉得,自己的日子快到头了。

  果然,七天之后,孔子去世了。这一年,他73岁。

  孔子追求了一辈子周朝的道,临死前却被梦给点醒了,自己本来是商朝人的后裔。

  孔子的丧事都是弟子们操办的,据说融合了夏、商、周三个朝代不同的礼仪,而不是孔子梦到的只有商人的习俗。

  这一次,学生们遵照孔子的嘱托,没有拔高规格,老老实实地按照士的标准,给他办了丧事。

  孔子当了二十多年有名无实的大夫,最终又回归了士的身份。这是他15岁那年认祖归宗获得的。

  至于孔子埋葬的地方,在曲阜城北郊,他儿子孔鲤的坟墓旁边。这里可能是鲁国士大夫的墓区。

  那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需要给他服丧吗?

  当时的话,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因为师生关系其实是孔子开创的,孔子自己也没想过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们就商议决定,比照儿子为父亲服丧三年的礼制,他们也为孔子服丧三年。

  于是呢,子贡就带领同学们,在孔子陵区外面,修建了一些茅草房子。大家住在这里,一起祭祀孔子,整理他的遗著,同时给年轻的师弟们传授学问。慢慢地,这里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学院。

  再后来,孔子墓地外面盖的房子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郊外街区。这就是今天著名的“三孔”景区,孔府、孔庙、孔林。

  小结

  好,在这一讲,我们看到了孔子跟晚辈、跟世界的告别。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虽然他的很多观念发生了改变,对事业不再那么积极,但他也在坚持着一些东西,包括对待鬼神的态度、对丧事的重视等等。

  那讲到这里,孔子的人生就落幕了。你会怎么评价他这一生呢?欢迎在微信群里跟大家讨论。

  虽然孔子已经离开,但他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他在活着的时候,是大历史中的一个普通人。那在后来,为什么变成了被众人推崇的“圣人”呢?这就要讲到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遇到的挑战跟他们的应对了。

  那我们下一讲继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