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一)“临”与“摹”
临摹是学习绘画之门,绘画作品是画家的心声、才智和品格的凝聚与迹化。面对原作可以直接洞悉作者的心声和思维气息。从画面的笔迹、意韵之中帮助学生建立并展开一个艺术创作和研究的思维通道,这是临摹的真正意义。故临摹是中国画传承发展和教学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就中国画的研习方法而言,历代无论院体或民间师授或是私淑,都十分重视临摹,当今,积极地临摹古今优秀作品,由表及里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画技法特质和体悟中国画精神品格是有效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临摹过程的分析、研究、学习,能够充分吸取精华。“临摹前人,方得精髓”是学习传统书画的不二法门。
临摹时要选择优秀的临本,古人讲“取法乎上,得其中”即此理。
临摹有以下三种方法:
对临:将范本摆在面前,凭眼力在白纸上画,力求准确。
摹临:用透明纸在范本上勾描,然后铺在熟纸或绢上进行勾染。以求肖似。
背临:对临本认真背记,用笔默画出来。
摹临简单,速度快,形象准,适合形象复杂的大画,但减弱对原作的分析和造型能力的锻炼对临可以提高造型能力和构图能力,收益较大;背临练习默写能力,锻炼概括
能力和取舍能力。
(二)临摹的意义和贡献
黄宾虹先生称:“非临摹工深,必不可开生面。”
临摹是为了寻找认识传统精华,拿来为我所用,建立一个思维和技巧的基础,以面对现实的开拓,还要及时找出来,投入对现时代的激情和创造。
“传移摹写”是公元5世纪南齐谢赫关于中国绘画的基本法则“六法论”中的一法,历史上绘画教学传承的方法中无不经过“摹写”。
尤其在初学阶段,如线描和渲染的训练,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集中研究和临摹训练,才能对线和染的基本技巧有逐渐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临摹是进入绘画的门径和桥梁。“用最大的功力”深入地临摹是全面接触认识优秀作品的过程,临摹中要不断接触、认识、体会有关立意、造型、构图、笔法、墨法、染法以及意境气氛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使画者由此进入艺术的殿堂。不经过临摹,不认真临摹,或敷衍自欺,何谈学画中国画。因此说临摹是绘画的门径和桥梁,需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
“传移摹写”是温故的过程,是学画从艺全过程的一步。在艺术训练研究与创作时间的全过程中,它只是其中一步,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将一生受用。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不仅创作了确定我国卷轴形式的杰出名画,也临蓽过在他的时代以前的绘画,可惜,这些珍品都未能流传下来,现存有他撰写的三篇画论,其中一篇题为《论画》(后又题为《魏晋胜流画赞》),内容俱是“摹写要法”,极为具体丰富。其中包括:摹画前的思想准备,摹画注意事项,工具及材料的准备、放置,怎样用笔,怎样才能摹写准确,如何摹写人物神情姿态,怎样摹写变色古画等等,都一一做了详尽地论述。看来这些都是他在摹写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李可染先生面对传统的学习,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就是这个道理。
(三)线描临摹
线描临摹在人物绘画中十分重要,人物动态、服装、道具、背景都需要通过线描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我长期临摹《八十七神仙卷》,感受到了《八十七神仙卷》在人物神态处理、衣纹组织、人物组合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通过反复临摹,可以提高我们对人物画创作的理解,提高我们对人物的组合、线条的疏密这些技法处理的水平。
声明:本文(为什么学绘画要先学临摹)摘自《彭连熙人物画创作技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