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为什么湖北宜昌方言中有好多四川味道?丨声音里的中国

linx

YOUTH DAY

声音里的中国

《离骚》吟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秭归端午节活动(总台记者凌姝 摄)

每逢端午时节,跨越千年时光的楚辞吟诵便会在位于湖北宜昌的屈原祠响起。在这片屈原故土,民间唱诗、斗诗已是传承了千年的传统,至今仍是宜昌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2014年,宜昌加冕“中国诗歌之城”的称号,在三峡大学方言研究学者徐英看来,这份诗意同样流淌在宜昌人的日常交流中。

三峡大学学者徐英

徐英:相对江汉平原一带的方言,宜昌方言显得要雅致一些。我想这可能与宜昌的屈原文化有关,它有一种音乐之美、韵律之美。比如见面打招呼的时候,宜昌人问你干什么,他说你到哪里去呀,或者说你干嘛儿啊,宜昌话里面经常使用语气词,哒、撒,你好哒、坏撒,听起来婉转亲切。

一半山水一半城(刘昆 摄)

在不少外地人听来,宜昌话有不少四川味道。原因是,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荆襄,自古便是长江三峡的门户,依着黄金水道,与川渝交流频繁。

2007年6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长江峡江号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振浩在秭归端午龙舟竞渡时喊唱长江峡江号子(郑坤 摄)

长江峡江号子:我最怕是崆岭,是鬼门关;一声的号子呦,我是一身的汗;二声的号子哟,我是一身的胆;三声号子哟,过了鬼门关……

2014年4月8日宜昌市夷陵区文化馆创排演出的船工号子(夷陵非遗中心提供)

历史上,长江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水流横冲直闯,水中暗礁纵横,船夫们推着木船航行于大江之上,犹如在闯一道道“鬼门关”,长江峡江号子就是在这生命极限的考验中呐喊而生。宜昌市群艺馆的白晓萍从2005年开始,就参与到长江峡江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

纤夫拉纤图(宜昌市非遗中提供)

白晓萍:长江峡江号子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而且江河中水流不同,劳动的场景不同,唱出来的号子还不一样。比如启航前喊“活锚号子”,平水时哼“摇橹号子”,它是伴随着船夫的劳动场景、劳动节奏来歌唱的,很多都是一个人领唱,很多人合唱,有喊唱、呼啸各种唱法,那种音乐的力度感和节奏感是非常突出的。

如果说,这一声声的峡江号子喊出的是峡江人内心的乡愁,那兴山民歌唱出的就是昭君出塞告别家乡时的深深眷恋。

兴山民歌国家级传承人陈家珍演唱(兴山县文化馆提供)

兴山民歌音调奇特,无法记谱,更不易歌唱,钢琴等西洋乐器都无法演奏,惟有编钟、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能够弹奏出来。正因如此,兴山民歌也被认为是荆楚古歌的遗存,是“巴楚古音活化石”。

西陵峡(刘昆 摄)

歌曲《宜昌》:九码头的面,解放路的虾,白龙岗的风,镇江阁的瓦,曾经牵着你的手,一路走到葛洲坝,冰棒打湿了悄悄话,想想那时多美啊……

宜昌城景(刘昆 摄)

奔流不息的长江水,缔造了一座座江城,而宜昌生就一副大开大合的模样。随着三峡工程完工蓄水,峡江号子如今已渐成绝唱,但豪迈拼搏的精神还流淌在宜昌人的血液中。惯看历史风云的宜昌,至今依然记得往昔的波澜壮阔和铮铮风骨,也依然保留着最美的人间烟火。

歌曲《宜昌》:渔火弄帆影,江上漫天霞,红叶片片飞,落满你秀发,城市渐渐在长大,思念又在发新芽……

长按扫描关注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武俊山 李谦

记者丨吴菁 凌姝 何彬 陈灿

播讲丨姚科

制作丨单丹丹

编辑丨倩倩

标签: 中有 方言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