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李商隐一组诗为什么俘获了不曾谋面的少女的爱慕

linx

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

2022年8月,由胡杨文化策划的《李商隐十五日谈》在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作者李让眉通过对李商隐生平、作品的解读,还原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及其精神追求,以诗意的语言、丰富的细节、独特的理解,描绘出一个有别于以往认知的鲜活的李商隐。

李让眉,青年诗人,擅长旧体诗创作,在古诗文圈颇有名气。近年来她着力于营造一座展示中国历代诗人群像的长廊,而李商隐无疑是这座群像长廊里的重要一员。著名学者余世存推荐说:“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看见了一个当代诗人对古典诗人的导读、复现或招魂,而且见证到让眉本人的视野和体贴。”今经出版方授权,特刊载其中一篇以飨读者。

李商隐有一段很美也很朦胧的故事,只是它没有来得及发生就结束了。

故事的女主角叫柳枝,李商隐曾以她的名字写过一组五言诗,并在序言里认认真真地记录了两个人的这一段相逢。这篇小序写得很美,结构和笔法不输唐代很多有名的传奇小说。

李商隐说:柳枝姑娘是洛阳人,父亲经商,因风波死在了一次船难里。家庭的影响加之母亲的偏疼,使柳枝养成了独特的性格:她不喜欢梳妆打扮,妆台前坐不多久就会不耐烦。

她喜欢什么呢?李商隐有一段很美的形容,说柳枝好“吹叶嚼蕊,调丝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

这段话对意象的处理很有镜头感:从细目的花蕊到开阔的天海风涛,剪辑得非常潇洒,也引得后来文人十分神往。

清代纳兰性德作词时就曾频繁引用过这几句话的意象,写他妻子卢氏的“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第一句同样来自李商隐,是我们两天前提过的《曼倩辞》)、写给红颜知己沈宛的“制成天海风涛曲,弹向东风总断肠”,都出自这篇小序。

为了谐律,纳兰性德把叶改成了花,而原文里的“吹叶嚼蕊,调丝管”,实则指的都是音律——柳枝会把树叶吹出曲调,会吟唱很美的唱词,也会弹琴吹笛子。

她弹奏的都是什么曲子呢?“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就是说柳枝的音乐审美偏重于气象旷远、情绪幽怨而深挚的曲子。

结合她父亲死在水上的身世看,“天海风涛”的取向很有一种宿命轮回的感觉——这个渲染是传奇小说回环相扣的技法,无论出于有意还是无意,李商隐对柳枝音乐风格的比喻都完成得很高级。

这样特立独行,邻居们就不太能理解,他们觉得这女孩天天像喝醉了酒在梦游一样,不适合娶来当媳妇,所以直到十七岁都没有人来提亲。

李商隐远房的族侄李让山恰是柳枝的邻居。某日,李让山念起李商隐的那组《燕台》诗时恰被柳枝听到了。这个每天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女孩子好像突然被惊醒了,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是谁有这样的情怀?是谁能写出这样的诗?”

听李让山说是一个年轻的叔辈写的,柳枝就把自己的衣带扯断,交给李让山系在手臂上作为信物,请他向这位叔叔求诗。

第二天,李商隐就来赴约了。

平时不化妆的柳枝特地打扮得很漂亮,梳着少女的双鬟髻,“抱立扇下,风障一袖”——她抱着双肘站在门口(扇指门板),风吹得一边袖子飘了起来,很有画面感。

她指着李商隐问:“是他吗?”得到肯定的答复以后,柳枝说:“三天以后,我会‘湔裙水上’,带着博山香去等你。”李商隐答应了。

湔裙,就是在水边浣洗衣裙。洗涤原有祛邪的性质,可以上溯到《诗经》时代。随着时代更迭,后来慢慢丰富演化成了青年男女踏青游玩的习俗——两个人心知肚明,这是一个约会的邀请。

博山香亦有其典故。南朝有首民歌叫《杨叛儿》,说“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其中杨柳恰扣了柳枝的名字,而博山炉和沉水香这两个意象则带有一点情色意味,这可以看作她愿意和李商隐约会欢好的暗示——李白也写过一首《杨叛儿》,其中“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也是一样的意思。

李商隐答应了,但最终他没能赴约。这几日,他正准备上京赴考,约了几个伙伴同行。恰在约会前一天,一个淘气的朋友偷走了他的行李,先往长安去了。

李商隐很穷,没钱再去整装,只好匆匆忙忙地追着这个朋友上了路。这年冬天,李让山在长安再次见到李商隐,告诉他柳枝已经被一位节度使娶走了。

这段没来得及开始的感情,旋即结束。而柳枝与李商隐未完的“湔裙水上”之约,也成了后来一代一代文人心里的遗憾,如晏几道词中“湔裙曲水曾相遇,挽断罗巾容易去”,就在暗射这段故事。

让人感慨的是,李商隐放弃了与柳枝上巳节的约会去长安赴考,而真的中了进士后,也正是在另一个上巳节的曲江宴上被王茂元看中,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女,走进了婚姻。

春日里一得一失的命运,交映看来也很有戏剧感。

《燕台》到底是一组什么样的诗,能让李商隐获得一个不曾谋面的女孩如此虔诚的向往和爱慕。

《燕台》是一组七言古体诗,分为《春》《夏》《秋》《冬》四首。这设计脱胎于晋代的《子夜四时歌》:按季节分为四部组曲,根据时序特点,每组风格也各不相同。

这样的组诗后来梁武帝写过,李白也写过。不过,他们所作的子夜歌都是五言,而且通常每个季节会写很多首,依照同样的调子,换词反复吟唱,而李商隐这组《燕台》则是每个季节只有一首诗,且并不作短小的五言,而是篇幅很长的七言古体诗。

这组诗在体例上致敬了六朝,但纯看创作手法的话,与子夜歌原作乃至后来的梁武帝、李白等人的作品相比,这组《燕台》中反而是李贺的气息更重一些。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组诗:

"

燕台四首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宽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

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

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佩。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帏翠幕波洄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桂宫流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

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

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

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

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

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

金鱼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

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

帘钩鹦鹉夜惊霜,唤起南云绕云梦。

双珰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

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上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罢舞腰支在。

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倭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

如刚才所说,《燕台》分为《春》《夏》《秋》《冬》四首,所以它整体的特质是流动的,有时间感的。要谈时间,就得先注意一下诗里的方位名词——东和西。

我国古代诗歌的语言体系里,南北通常代表着离愁,是方位上的。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经历了太多次的战争,朝廷的小中心也长期处于纵向移动和拆分的状态,所以很多生离死别的故事都带着南北的方位设定,即所谓天南地北。

在诗歌里,凡出现江南江北、岭南塞北这样的方位名词,诗人几乎不用多给出任何解释,就能塑造出空间的隔绝感。

而东西这组方位通常代表着流逝,它的隔绝是时间上的。如果说南北是个二维概念,那么东西就是四维概念。

原因也简单:太阳、月亮的运行都是东升西落,而中国的水系也都是东归大海,所以古人看时间的目光,也就永远是从西移到东。

日月河流,本来就是最容易让人感受到流逝的东西,所谓“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如果说南和北的隔绝在无奈之下还能保留一点期盼,那么东和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就完全是绝望和无能为力了。

仰望和最终的求而不得,就是让诗人忘记时间驻足停留的第一个渡口。

李商隐在这一组诗的时间序列里,写了追寻,写了求之不得,写了得而复失,写了最终的认命,每一节都是伤心,而唯独抽离了两个人互相得到的阶段。

不难推断,这段甜蜜应该正好出现在夏和秋的中间,是一年热度最盛的时候——但李商隐偏偏就没写,留白了。

他只写了之前的盼望和之后的惋惜,而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朵花开得最盛的时候的样子。这是很聪明的布置。

看完诗,我们不妨再回到柳枝的故事来。

不知你是不是记得李商隐在小序里说柳枝喜欢“幽忆怨断之音”,而这四首《燕台》的题目是《春》《夏》《秋》《冬》,情绪就分别对应着幽、忆、怨、断这四个字。

这四个字与其说是柳枝的喜好,不如说是李商隐借题对这组《燕台》进行自我总结。

从这个角度,我们不妨进一步想:这段故事到底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还是李商隐的又一次创作呢?

柳枝寻觅和追求的是所谓“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这本就是《燕台》最初的情绪——而当两个人彻底错过,李商隐再为柳枝写下的一组五言诗,里面“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的凄凉无望和时间差导致的终生无缘,其实也都是《燕台》最终的情绪。

如果我们把柳枝的故事理解为《燕台》外层的又一环创作,这个创作结构就比大部分人理解得要更高级。

它更接近一个剧中剧或者梦中梦,用诗里的无数意象串联起了一个里回环,再用一段传奇小说形成一个外回环,最后以一组柳枝诗作总结,完成这一系列环状结构的定性和叹息。

中年丧妻后,李商隐在柳仲郢幕府曾有这样一句诗:“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结合跟这组诗内容完全不搭边的题目《燕台》来看,这句诗正好完满地构成了情绪的补充注脚。

附录

"

柳枝五首

序:柳枝,洛中里嬢也。父饶好贾,风波死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傍,与其家接。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断不娉。余从昆让山,比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风障一袖,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邻当去湔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余诺之。会所友有偕当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曰:“东诸侯取去矣。”明年,让山复东,相背于戏上,因寓诗以墨其故处云。

其一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其二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其三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其四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

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其五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

↓↓↓

余世存鼎力推荐

青年诗人李让眉拆解李商隐诗歌密码

《李商隐十五日谈》

李让眉/著

中国长安出版社·胡杨文化

2022年8月版

标签: 少女 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