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曲目在声乐音乐会、尤其国内舞台上的确不常见,下半场演唱12首亨利·迪帕克艺术歌曲,可能也是首次。”10月12日,周正中&陈默也德法艺术歌曲音乐会亮相上海大剧院“一个人的古典”舞台,男中音周正中与钢琴家陈默也首次合作演绎经典德法艺术歌曲。
周正中在法国马尔芒德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歌剧组一等奖,法国艺术歌曲组二等奖。他坦言,大众不太熟悉亨利·迪帕克,但是很多音乐家喜欢迪帕克的作品,他对德彪西、福雷创作都有巨大影响。
亨利·迪帕克经历坎坷,他创作过很多作品,37岁时因病住进精神病院,晚年自己烧毁了许多作品,只剩下17首艺术歌曲。“法国人热衷写大海,如果想要寻找真正大海的声音,一定要听迪帕克的《海浪与钟声》。”作为德国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独唱演员,周正中说,同样用声音描绘故事,德国人对大海的描写与法国作曲家截然不同,体现两个民族非常不同的性格特点。
陈默也作为环球音乐DG签约艺术家,曾在悉尼国际钢琴比赛、辛辛那提世界钢琴比赛等十余项比赛中获奖,“迪帕克的歌曲比较另类,我甚至不确定‘艺术歌曲’的定义究竟能否适用于这些作品,或许称之为‘为人声和钢琴而作的作品’更贴切。迪帕克的这些歌曲使我惊讶。它们的戏剧性、宏大篇幅、创作上的大胆、钢琴所占的庞大比重等,都和其他艺术歌曲不一样。”
12日音乐会,周正中与陈默也合作演绎25首法奥艺术歌曲。“这些歌是声乐演唱者的必修课,一场音乐会演唱25首艺术歌曲,对我们和观众都是不小的挑战。我们想在演出曲目推陈出新,通过好的作品展现这个时代的解读。”
25首歌曲分别由舒伯特、马勒、迪帕克作品组成。对艺术执着到生命尽头的舒伯特,一生都在思考生命价值的马勒,借描绘风景探讨生活意义的迪帕克,透露同样的心声:“不要放弃希望,哪怕被世界放弃,也不要停止歌唱。”作品歌词来源于当时经典诗歌,能听到“大海”“森林”“钟声”“炮火声”等非常具体的意象。
周正中说,“舒伯特是歌唱家的‘百科全书’,每一次演唱舒伯特的作品,我都能找到不同的艺术灵感。这次我选择《天鹅之歌》8首各具风格的作品。大家对马勒音乐的认识大多来自他的交响乐,我们用钢琴、声乐的形式来演绎《吕克特之歌》。交响乐队有很多声音共振和修饰,而人声与钢琴的合作更为精致、清晰,更能突出作品的结构。”
在欧洲,很多歌唱家唱完一个大的歌剧乐季后一两年间会只演出艺术歌曲,给自己的嗓子放个假。周正说,艺术歌曲看似“阳春白雪”,却离观众最近,演唱者和观众间的情感联系、共鸣,在音乐响起的那一刻很容易产生。
唱歌剧也唱艺术歌曲,他比较两者,歌剧以一个庞大体量的故事为载体,舞台布景、空间、乐团、合唱团、演员都大而全面,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那么渺小。艺术歌曲和歌剧的共性在于“牺牲精神”。在艺术歌曲创作中,作曲家为诗人的词牺牲音乐语言,钢琴演奏者为歌唱家牺牲演奏中的自由,歌唱家为贴合作品牺牲自己的性情。“做好的艺术一定需要牺牲精神,任何一个行业,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就像贾克·乐寇(Jacques Lecoq)说的,把生命投注在一滴水中,然后你将看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