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今日小满 愿你的生活 幸福美满

linx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

中国人崇尚谦逊,讲究细水长流。故而小满不同于其他节气命名。

如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大寒,唯独小满之后,不再有“大满”。

古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说的就是过犹不及、盛极必衰的道理。

为人处世,切忌太满。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01

饭不要吃太饱

《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说:“大饱伤脾。”

正如老人常说的,人的肠胃怕堵不怕饿,比起十分饱,三分饥更有利于健康。

八十多岁的医学泰斗钟南山在抗疫前线奋战时,不仅因为专业成了全民的偶像,健康的体魄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为此,钟南山院士曾向大家分享保持健康的三要素:

“运动,锻炼;重视心理健康;不要吃太饱。”

他还分享了合理分配三餐的具体方法:

早餐的热能摄入量应是全天的30%,主要包括豆浆、鸡蛋、水果和蔬菜;

中午的热能摄入量应是全天的40%,主要包括鱼、肉、蛋和豆类;

晚上尽量少吃一点,热能摄入量主要在全天的30%,主要是谷物。

然而,很多人明知吃太饱对身体无益,但还是会为了口腹之欲,忽略身体的康健。

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刘彧便是一个对吃无节制的人,据记载,刘彧吃腊肉,每顿至少得吃两百块。

每次都吃到撑才停下来,这不仅让他身形变胖,失去原来儒雅的样子,也让他的身体因为超负荷而疾病缠身。

最终让生命停留在了34岁。

这并非夸张,有研究结果表明,只需要降低进食量,就能延年益寿。

因为吃太多,不仅会引起肠胃功能的障碍,还会因为肥胖带来更多病症,如“富贵病”。

更重要的是,吃太多,大脑中会产生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的生长因子,会导致脑功能的退化。

梁代医学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年录》中也指出:

“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寿;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

享有94岁高寿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养生之法“七戒八不”中,就有一条是“不贪饱”。

可见,将饱未饱,健康常有。

吃饭慢一点,规律一点,便可以慢慢减掉饭量的三分之一,如营养学家李瑞芬教授所总结的:

“一日多餐,餐餐不饱,饿了就吃,吃得很少。”

控制好饮食的分量,才能把握好身体的“度”,拥有健康的体魄,给生命做加法,更好地享受人生。

02

事不要做太绝

有一位小和尚,做事很绝对,师父为了教化他,让他在一个葫芦里装满水,再放进盐,然后让小和尚想办法让盐快点融化。

没多一会,小和尚哭丧着脸对师父说:

“师父,水太满了,根本没有办法去让盐加速融化。”

因为葫芦里的水太满,不能摇晃葫芦,让盐融化;又因为葫芦口太小,不能用木棍去搅拌,最后,盐都沉在了胡芦的底部。

师父笑着说:“你把葫芦里的水倒出来一些,不就可以了吗?”

小和尚顿悟,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世间万物如此,做人做事也不离其法。

一个人做事太绝对,便如同盛满水的葫芦,失去了回旋的余地。

所以,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这么说: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事事有度,必有所益。留余地,是留给别人,也是留给自己。

世事繁杂,输赢难料,不把事做绝,路才能越走越宽,亦能拥有转身的从容。

战国时期的战略家冯谖,因为贫穷,想要投到齐国公子孟尝君的门下寄居,孟尝君询问他的特长,他却摇着头说“什么本事都没有”。

但对门客不惜“舍业厚遇之”的孟尝君,对投奔而来的人都会留有余地,便以下等门客的待遇收留了冯谖。

然而冯谖并不满意下等门客的待遇,没几天,便弹着剑要鱼吃,于是孟尝君按中等门客的待遇招待冯谖。

过了几天,冯谖又不愿意了,弹着剑要车马,孟尝君没有计较,给了他上等门客的待遇。

冯谖没有就此停止,没多久又弹起了剑,说自己家里的老母亲没法养活。

大家都觉得冯谖太过贪婪,极其讨厌他。但孟尝君依然抱着“做事留余地”的胸襟,再次满足冯谖的愿望。

最终在孟尝君遭到齐王猜忌时,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营造“三窟”,使孟尝君在之后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中,“无纤介之祸”。

凡事不可尽的智慧,便在此间。

人算不及天算,凡事皆有意外,做事留余地,方能容纳这些意外。

这样的人,成人达己,总能积善降祥。因为做事不绝,是留给别人的退路,也是自己的后路。

03

做人不能太自满

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位爱好丹青的年轻人,千里迢迢到法门寺找释圆大师诉苦:

我一心一意想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师父,我觉得许多人都徒有虚名,画技还不如我。

释圆大师听罢淡然一笑,要求其现场作画。

年轻人问,画什么呢?

大师说,老僧平素最大的嗜好就是品茗饮茶,施主就为我画一把茶壶一个茶杯吧。

年轻人寥寥几笔,很快就画完了,只见纸上一把倾斜的茶壶,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慢慢注入茶杯中。

画作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释圆却说他画错了,应该把杯子画到茶壶之上才对。

年轻人大为不解,大师你有没有弄错,哪有杯子置于茶壶之上的道理?

释圆大师笑道,原来道理你都懂啊。

你渴望自己的杯子能够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却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茶壶还要高,这样香茗怎么注入你的杯子?

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取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年轻人听罢,大悟而去。

《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自视甚高,骄傲自满,往往会原地踏步。

谦虚低调,凡事后退,才能行稳致远。

曾国藩初进翰林院时,狂妄自大,夸夸其谈,惹得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拂袖而去。

后来曾国藩懊恼万分,深觉自己虽饱读诗书,却不曾明白“高调者必有祸殃”的深意,从此便定下家规:

戒多言,低调做人。

更在自己鼎盛时期,将书房改名为“求阙(缺)斋”,以此警醒自己做人切忌太满。

也正是这种万事求缺的姿态,使得曾国藩一生善始善终,乃至后世子孙,都因受其家风影响,得以绵延流长。

满而不损,是一种修养。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这的道理。

凡事留余,才能清醒做事。

虚怀若谷,不疾不徐,不骄不躁,乃是人生极高的境界。

《菜根谭》道: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醉酕醄,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花要半开,酒要半醉”,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也是它衰败的开始。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一旦超过这一限度,势必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做人也是如此,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

好的人生,需要留白,将满未满,才是最好的状态。

小满,是知足常乐,是谦逊淡泊,是节制,也是知止。

愿你于纷繁人世,守一颗平常心,修得人生小圆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