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开讲词:为什么要学 《资治通鉴》

linx

   《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 资治通鉴》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质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数不胜数,毛主席晚年曾讲,他将《资质通鉴》读过“一十七遍” 。他还曾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 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会去自杀。那便是另当别论。司马光晚年还做了三个月的宰相,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便死了。死了之后,还接着倒霉,真是人事无常啊。《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

  一代伟人毛主席,酷爱《通鉴》,伴其一生。通读一十七遍,至书页残破,仍爱不释卷, 且言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遂广为推荐,又教读于左右,批点于卷帙[zhì],循循导启,不厌碎烦。

  一、《资治通鉴》是一部怎样的书?

  用三点来形容《资治通鉴》这本书。第一,《资治通鉴 是一本伟大的“地球人生存指南” 。如果用一本书来真切地指导任何一个地球人如何在这个地球上过好这一生,那这本书一定就是《资治通鉴》。第二,《资治通鉴》是一本非常丰富 可以 得志行天下的大书 原文(本身)达到三百万字。如果我入世,我只有那么一点儿钱,只能买一本书,只能有那么点时间,只能通读、熟读一本书,那毫无疑问,我就仰仗这本《资治通鉴》。得志行天下,《资治通鉴》告诉你如何行天下。第三,《资治通鉴》 是一本 不得志 可以 独善其身,消磨时间,冷眼看天下 的大书 并且在这个冷眼观察之中,能够趋利避害,在乱世里保全自己,还能有自己的坚持,能太太平平地宅在家里,也请读《资治通鉴》。

  二、我们为什么要读《资治通鉴》?

  第一点,读《资治通鉴》 就是 学历史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大尺度的时间上人类(社会)发生的重要的事情。人、物、事,历史上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事物,人和人、人和事物、事物和事物之间产生的重要的事,这些重要的事汇集在一起就是人类的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是为了了解人性。大尺度时间上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产生的关系,发生的这些事,反映出的那些规律就是人性的规律。狗改不了吃屎,人其实也改不了多少。《资治通鉴》描述了1300年左右的历史,这1300年在亿万年生物演化史上、在几百万年人类进化史上、在几万年智人进化史上,只是弹指一挥间。所以过去这1300年历史所呈现的规律,恰恰是现在人类要认真学习的。为什么?因为你的基因没变,你的人性没变,你遇上的困境会是类似的,你需要权衡的方案也会是类似的,你做出的决定可能导致的后果也是类似的。把历史当成镜子,今天才会少犯点错,未来才会提高一些效率。多做点聪明事,少做点傻事,聪明事做多了,帮助周围、帮助人世间、帮助人类得太平,产生更多的价值,这就是历史智慧。历史,大尺度时间上表现出的人性,那真是我们需要特别珍视的智慧。

  第二。读《资治通鉴》 就是 管理。如果历史代表着“通鉴”,“通”,从古至今,一路通过来;“鉴”,镜子,过去的镜子提示现在,也提示未来,那管理就是“资治”。什么意思?你可能会说,历史上帝王将相很多事情在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很多官职已经不存在了,很多制度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在今天为什么还要学习历史?一个重要的核心词是管理。今天的确不是过去,历史上一些具体的人、事、制度已经变化,但是历史呈现的管理主题还是一样的。历史上适用的一些管理方法,对今天依旧有借鉴作用。学《资治通鉴》不是为了去北京当出租司机去吹牛,不是为了跟别人去抬杠,甚至不是为了你在女朋友面前、男朋友面前吹嘘自己有多么渊博。为什么?是为了成事。

第三,读《资治通鉴》 就是 实例 来验证 理论

  《资治通鉴》讲道理的时候非常少,司马光是一个非常沉默寡言的人,偶尔会表明自己的看法,但是总体来说,“臣光曰”所占的比例可能不到千分之一,更多的是一个一个的案子。我一直跟大家反复强调,对于“成事学”来说,亲尝大于书本,实例大于理论。

  第四点,读《资治通鉴》 就是 为了学好汉语 。《资治通鉴》是难度中等偏上的古汉语,却是质量一等一的古汉语。大家如果能够跟着,从头到尾把《资治通鉴》读一遍、读两遍、读三遍,我想在对于汉语的掌握上,你会超过99.9%的地球人。汉语是个伟大的语言,古汉语是个伟大的宝藏,《资治通鉴》是宝藏中的宝藏。当然在学习《资治通鉴》、学习古汉语的过程中,你也就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好的了解。三家分晋、将相和、纸上谈兵、鸡鸣狗盗, 这些都是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得越多,你对中国文化越会了然于心。总之,学好《资治通鉴》,让你过好在地球的一生。

  三、我们怎么学《资治通鉴》?

  我说了《资治通鉴》这本书是什么,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开场的最后一部分,我想跟大家说的,就是如何跟我一起读《资治通鉴》,这个事我也想了很久。这时里说三点。第一点,除了听我讲之外,你得读。我讲《资治通鉴》会有三个规定动作。一、我会选出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依旧有指导作用的案例。二、我用现代汉语帮助各位翻译我选出的原文,我争取翻得信达雅,争取翻得字数不超过古文原文。第三段是点评,评论一下。

  记住,我不是从历史学角度、不是从政治学角度、不是从人类学角度,也不是从文学角度看《资治通鉴》;我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资治通鉴》,我只是选用古人的案例来讲今天的管理问题。你有可能会问,说:你为什么不用今天的案例?

  几个原因。一、今天案例涉及的人很有可能我认识,很有可能还是我朋友,直接说,不太好意思。第二,今天的案例发生的时间还不够长,一些结果看得还不那么清楚。三、今天的案例跟《资治通鉴》里写着(的)1300里边最著名的案例相比,不够精彩。中华文明是这个世界所有民族、所有文化里边,书面历史最长的一个文明。其他所谓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留下的文字历史,跟中国留下的文字历史,无论在数量、质量、广度、跨度上,都没法相提并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文化,有中国这样长的、被书写下来的历史,所以我们应该偷着乐,我们的历史非常详尽。当然,因为写这些历史的人有他们个人的局限,但是毕竟他留下了一个东西。而且《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最终做到“正国级”的司马光,带着当时十来个最好的史学家、最好的文人,花了接近小二十年的时间编出的这一本(部)书。

  所以,这是一本好的、非常难得的、非常宝贵的、在地球上少有的历史大书,值得好好去读。所以说,在我选、译、评的基础上,我建议你还是要读原文,不只是看我选的那一段,还要把整个原文读下来。可以先读南宋袁枢编辑的《通鉴纪事本末》,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了。取《资治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239事,另附录66事。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为了方便阅读,分为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通鉴纪事本末》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就是在今天看来,它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化简了《资治通鉴》,便于阅读和传播,可以作为我们学习历史的入门之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但它采用编年体,事件分散,阅读起来头绪纷乱,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的方式整编《资治通鉴》,编著了《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将1300多年的历史,转换为一个个完整连续的故事,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

另外建议你去买一本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典》

  遇上一些难字,查一查。同时《古汉语常用字典》有一个附录,这个附录就讲古汉语的基本句法、词法、语法,你把这个附录好好读一读。所以希望各位跟着我读一年《资治通鉴》,哪怕只读三十卷原文,你很有可能初步具备了直接读古汉语原文的能力。如果你具备了这个能力,你很有可能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人学问都大。如何跟我学《资治通鉴》?第二点,还是我常爱引用的那首诗:“读书切戒在匆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不懂 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什么意思?别着急,慢慢读,读到对自己有感触的地方,停下来想想。读到不懂的地方,似乎又没有那么重要的,把它放过去,不必求甚解。从管理的角度去读《资治通鉴》,那些想不明白的古人的事,暂时先放下。第三个,教大家“六经注我”。

  你读《资治通鉴》的时候,想想你自己人生体验,跟自己相关的东西多体会体会,甚至用一种解题的方式,带着现代的风雨去读。什么意思?把自己设想成那个决策者,可能是一个将军,可能是一个大臣,可能是个妃子,可能是个皇帝。先别看在历史上那个做决策的人是怎么做的决策,你先把自己代进去,你来做个决策。然后再去读答案,看看历史上当时这个决策者具体是做的什么样的决策,以及最后所谓的兴衰得失。他这么想了,这么说了,这么做了,历史、现实是给了他一个大嘴巴,还是给了他一个糖果、一块点心。到底他成事了还是没成事,他是持续成事了还是没能持续成事。

  然后第三步,听好,掩卷深思。 下一个阶段,你合上《资治通鉴》,第二天早上去办公室带团队,下周出差,跟合作伙伴谈潜在的合作方案。当我遇事有疑问的时候,我想想猴哥讲的《资治通鉴》有没有类似的案例,类似的案例是怎么处理的,怎么讲的?历史上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什么?《资治通鉴》,古为今用,把学到的用到生活中去。你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你真是学活了这本书,那就不辜负我一片苦心讲《资治通鉴》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