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傲慢、虚伪、好色”毛病

linx

  第二讲、立志圣人,曾国藩戒掉“浮躁、傲慢、虚伪、好色”毛病

  每天记住一条曾国藩家训箴言(第二天)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 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不仅是改变了中国近代史走向的晚清名臣,还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理学大师,倍受后人推崇。有一幅对联更是完整地概括了他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但这样一个近似圣贤的人,他的前半生却更像一个“庸人”。曾国藩考中进士,刚入京城翰林院的时候,身上的毛病不少,与所谓的“圣人”境界差着十万八千里。

  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并且成为了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这年他28岁。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却因为他性格上缺陷,在京城蹉跎浪费了两年多的岁月。

  那么他在性格上有什么缺陷呢?

  那时的曾国藩身上都有哪些毛病呢?

  第一个大毛病,浮躁,静不下来,生活不规律。

  翰林官员在京城是很清闲的,通常一个月只需要初一、十五两天点个卯,其他时间都是可以自由支配的。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初七日,曾国藩在他的日记中说,刚进翰林院的头四十天,除了写了几封家书和一篇文章外,什么正事都没做,每天就是串门喝酒、聊天下棋,整个人空虚无聊浮躁得很。

  那时候的曾国藩,闲来无事时还有一个好爱,喜欢看热闹,没事就和朋友到城南菜市口看杀人。

  第二个大毛病,为人傲慢,修养不高。

  刚到京城时,曾国藩交了很多朋友,但他的两个最好朋友都说他身上最大的毛病就是“无处不着怠慢之气”。

  因为傲慢无礼,脾气暴躁,那时候的曾国藩还经常跟人发生冲突,甚至打架。有一次,他跟一个同乡(刑部主事郑小珊)因为意见不合,大打出手,曾国藩在日记中说是“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

  第三个大毛病,虚伪。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初四日,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述了自己的“虚伪”。朋友黎吉云来拜访他,拿了一叠刚写的诗,叫曾国藩点评,曾国藩心底觉得诗写得很不咋地,但一开口,却言不由衷地夸赞起对方来,完了还有顺势炫耀一下自己在诗学方面的素养,说一些假大空的套话。

  第四个大毛病,好色。

  曾国藩在日记中多次记载了自己的“好色”经历。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曾国藩得知好友纳了一个有姿色的妾,因为艳羡,于是就借故到这朋友家,聊了一会天后,再三强迫好友把小妾领出来让他看看。曾国藩见到好友的美妾,又开玩笑,又调戏,回家后他在日记中写道:“友人纳妾,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

  另一次,曾国藩过年参加进士同学的团拜,到了一个大富之家,发现此人家中姬妾如云,个个如花似玉,曾国藩大开眼界,拼命地在那看。照他自己的话说:“是日,目屡邪视,直不是人,耻心丧尽,更问其他?”

  因为经常色眯眯地打望美女,经常跟朋友嗨聊女人,曾国藩多次暗骂自己是“真禽兽矣”。

  然而,曾国藩最值得寻常人学习借鉴的正在于此,他不是天才完人成“圣人”,而是在一身毛病碌碌无为下,愿花苦功夫来锤炼提升自己,并且终有所成。

  因为不甘平庸,30岁那年,曾国藩突然省悟了,看到了自身的毛病,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知耻而后勇,曾国藩立下了大志,他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而且还要做一个圣人。远离喧嚣的社交场,安下心来读书做事,没有任何的投机取巧,用最笨也是最扎实的办法一点点提高自己的道德修为。

  “不为圣人,便为禽兽。”

  那曾国藩究是用什么办法让自己戒掉一身坏毛病,脱胎换骨的呢?

  曾国藩学做圣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写日记”。

  他那阶段的人生导师唐鉴和倭仁告诉他,写日记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写日记最重要的方法一是要有诚敬之心,二是要死磕人生细节。

  另外,为了避免自省不到位,曾国藩还经常把自己的日记送给朋友们传阅,借用外力来监督匡正自己。

  曾国藩将之说成是“师友夹持”。

  用诚敬之心在细节处严格要求自己,一旦老毛病犯了,敢在第一时间跟自己死磕,有毅力、有恒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久而久之,老毛病也就改掉了。

  1. 除去心中杂念,安下心来,拒绝浮躁;

  2. 除去“懒”。他通过“日课”的方式,即给自己定计划,然后每天通过写日记来检查自己的行为,去懒酬勤;他在日记里总结道:“天下古今之庸人, 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 皆以一傲字致败。”

  3. 除去“贪婪”,包括钱财和名利。他通过“静坐克己, 静坐反思。”的方法检讨自己,为自己定下“治生不求富, 读书不求官, 修德不求报, 能文不求名。”的目标。

  4.除去“色念”。自从开始戒色,一旦动了色心,多看了哪个美妇人一眼,回家后曾国藩就立刻记下来,痛切自责一番。

  不但多看他人妻妾不能容忍,甚至对于自己的夫妻恩爱,曾国藩也有严格要求。因为身体一直不太好,曾国藩认为自己有必要厉行节欲,对于夫妻恩爱,他要求能省就省,能免就免。

  为了达到不被“欲望”缠绕的目的,曾国藩用了一个笨办法,日日自苦,也就是说,他每天勤学苦思,一定要在正事上将自己的精力耗光,耗光了,自然也就不想了。

  站在今日的角度,曾国藩戒色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曾国藩戒色戒其他毛病其实就是自己修炼,自我精进的过程。

  曾国藩深谙老子的《道德经》一书的精髓,以他独特的“让”、“舍”、“挺”的功夫做人处事,对名利主动避让,对权位不惜舍去,而对困难坚决挺住。

  曾国藩知道人不可能也不可以“圆满”的,所以他一生求“缺”。他的书房叫“求缺斋”,这就是用心格物,存天理胜人欲的大功夫。“缺”使他心中始终存在敬畏,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使自己达到“理”的境界。

  曾国藩通过自己“用心”的努力,终于戒掉了年轻时浮躁、傲慢、虚伪、好色的毛病,终成一代理学大师,成为后世人仰慕的圣贤之人,连毛主席都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作业:每天记住一条曾国藩家训箴言(第二天)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 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欢迎在微信群里分享讨论你的想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