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世界眼光,曾国藩作育人才以图自强
每天记住一条曾国藩家训箴言(第十六天):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曾国藩的家训之所以不同于以前的那些很有名的一些家训,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内容特别丰富。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各个层面,无所不包,不仅特别丰富,他的家训内容里头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也就是超前性。
比如说他教育他最心爱的两个儿子,对这两个儿子的教育他是花费了无穷的心血,但是当两个儿子提出来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这个通过科举考试熬出头的老爹,居然对两个儿子表态同意,大儿子曾纪泽考了一次科举,二儿子索性没考过,两个儿子的要求在当时知识分子看来绝对是非理性要求,大多数人很难接受,可曾国藩呢,没二话,居然同意了。不仅同意了,而且还在这个家书里头,包括在家训里头,给儿子家训的交谈里头,你不参加科举考试,你想学什么呢?老大说,我想学西方社会学,没问题给你找老师,老二说我想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没问题,给你找老师。曾国藩自己这方面不擅长,请人给两个孩子当老师。都请了哪些人呢?很有名的一些人,李善兰、华衡芳、徐寿、容闳,这些人,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鼎鼎有名的人物。那曾国藩怎么能请到这些人呢?
这与他和这些人的关系有关,举例子来看看,一是容闳,一是李善兰。容闳号称中国留学生之父。第一个留学的人,是广东人,小时父亲经商,送到了教会学校,从澳门,迁到香港,校长叫布朗,是美国人,疼爱中国孩子,很用心,校长生病了,要回国,但是对中国人的教育热心,想带走三个孩子,接受美国的西方科技文明的教育,但是这种想法学生家长未必接受。谁愿意送到那么远?布校长宣布时,只有十三岁年纪最小的容闳站起来说了一句:“我愿意”。
布校长带着三人一起回了美国。这是最早去美国留学的人,另两人没坚持下来,只有容闳彻底完成了学业,勤奋,考上了耶鲁大学,样样出色,现在还能在校史陈列室里看到他的相片,与克林顿、布什等一起,接受学生景仰。
那时,他毕业在美国可以找到好工作,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是容闳看到了世界与祖国的差距后,他产生一个最重要的个人理想,教育救国。他想到要让中国学子去西方接受西方教育,缩小差距。只要能放开心胸,向西方学习,不过三四代人就可以屹立世界东方。事实证明西学东渐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例子,让我们重新屹立。他毅然回国实现自己的理想。《纽约时报》评价他每个细胞都爱国。1855年,他越过一万三千海里,回到了祖国。开始在商行做茶叶生意,九江是茶叶中转基地。他干得特好。有朋友反复给他写信,华衡芳、李善兰催他去见曾国藩。
见了曾国藩,他打定主意,不开口,况且封建的理学宗师与自己有什么共同语言?但事情的发展在意料中也出乎意料之外。进了总督府大厅,朋友们都退走了,只他自己尴尬地面对着曾国藩。过程非常有趣。曾国藩请他落座,一声不吭地看着容闳。半天不说话,曾国藩的三角眼看着容闳,这让他紧张。微笑地看,容闳更觉得吓人。后来想想,太不像话了,你看我,我也看你。也微笑着看曾国藩。二人都不说话。半天,曾国藩哈哈大笑,说先生啊,你到我这里来,想不想带兵呀?想带多少兵呀?这是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容闳反应也快,自然有答。虽然学过各门学科,但我没学过军事学,真不懂。曾国藩一听,不对,看你神清气爽,肯定有带兵的天赋。他赶快否定,真不行,几轮下来,曾国藩一收笑脸,说你行,肯定行,不行也行。容闳一听也火了,你说行也不行。曾国藩哈哈大笑,端茶送客。容闳如坠五里雾中。出来见到朋友,特纳闷。
李善兰听过他的描述,好了,曾大人一定重用你。为什么这样试探容闳呀?他有重要的用人标准,“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吾生平好用,忠实者流。”用人最重要标准是能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前提是一个意志品格出众,这样才能调出才能来。当时是乱世,所有人都求功名而来,他用信仰感召,但是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所以曾国藩有名言:“合众人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有私心没问题,但通过私心来完成天下的公业。许多知识分子来就得带兵打仗,治世讲文,乱世讲武。他觉得容闳是想谋求功名,反复试探。果然意志坚定,一定有独到的主张。
第二次见时,问容闳想怎么样?他不不敢和盘托出,他就说一条,说他有一个认识,落后打不过洋人,因为他们有兵工厂,我们没有,这是关键。要想振兴国家,得有自己的机械厂。曾国藩一听,重要,怎么办?得有母鸡,有了母鸡,才有小鸡。形象。曾国蕃觉得有道理。得六万两白银去美国买这种母鸡。曾国藩了解不多,但是立即决定没问题,给六万八千两。容闳立即启程,去了。当时不得了,交给他去美国,稍靠不住怎么办?那里引渡都没有,就信他,容闳感动了。买回了一些,建立了第一个机械厂——江南制造局。这时,容闳彻底放心了。这只是实业救国,他想提出教育救国,派出留学生,这更要钱,曾国藩上书,成功派出第一批三十个去留学。这些人回国后大多是各行各业的开创者。要知道,容闳不是帮助腐败的清政府的。他为什么甘心为曾国藩所用呢?
再来看李善兰,他喜爱自然科学。他研究数学,到了微积分的地步,把初等数学发展到高等数学,他无意科举,喜欢数学研究,但家境一般,最大理想是把《几何原本》翻译完,明代徐光启翻译了一半,没完。李善兰要凭一己之力翻译完。最后终于翻译完,没法出版,没钱,到处找朋友,好不容易出版了,可是不巧战火毁了。他急眼了,没办法了,听说曾国藩海纳百川,就来找了。李善兰当时没名,曾国藩听说过,赶快相迎。李善兰多少有点迂,问他能不能帮忙呀?就提出了这个《几何原本》,他看不懂,但是他说,好没问题。自掏了六百两,刻,精刻,大量精刻。李善兰感动万分,所以,出计出策,建立了安庆军械所,引进容闳,都费尽心血。
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像容闳这样的人才能甘心为曾国藩所用呢?
这与曾国藩用人有关了,是因为他重视人才,当时有人评价凡有一技一艺之人,都投之于幕府。当时这是普遍的,许多地方大员都养,只有这儿有大批科学家。除了他有开阔胸襟,还有更独特的原因,我觉得有三点值得学习。
一是面对这些人才时,他不妄自尊大。中国士大夫精神独立,造成了心理膨胀,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因此也容易固步自封。一次,他们看到望远镜,有许多人都在嘲笑与谩骂这种技艺是淫邪技艺,而曾国藩也看过,在事后的日记中记道,自己看到后,不能明白个中道理,内心悚惕。这些知识分子,怎么行呢?悚惕紧张。不妄自尊大,这是他从容面对开创洋务运动的原因。
二是切于实际,勇于实践。他放下心态后,不只是感叹,还从实际做起,像安庆内军械所,他从善如流,听到建议立即就开始组建。他觉得这是重要的起点。过程还亲自去视察去问询。像中国蒸汽机试航时,行驶迟钝,他一点都不责怪,鼓励他们从头再来。徐寿这些人多次实践,才造成第艘蒸汽机轮船。
三是有着长远的规划。他先建安庆内军械所,后来建江南制造局,不要小看这两个厂,这在近代史上地位非常重要。许多第一都在这儿生产。这是划时代意义。他长远目光还体现在“此无非为自强之计,不使受制于人”。这是徐图自强的办法。不用外国工程师,培养自己的,不只是拿来用用,后来徐寿大化学家,建议他要翻译西方科技名著。在江南制造局边建造了江南翻译局。还派留学生出国,洋务运动的思路是徐图自强,通过培养自己的人才来强国。他对这些科学家们的态度与其他人根本不同。所以就能理解容闳这引起科学家愿意为他抛头颅洒热血。他感慨,要是有几千个容闳等人,何愁不能自强?“作育人才……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人才才是强国之本,每个世纪最重要的都是人才,说明曾国藩有了长远的眼光。
作业:每天记住一条曾国藩家训箴言(第十六天):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