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解读《易经》六十四卦
第二十四讲、师卦:长者正义法纪军
师卦,是讲军事的。“师”字,本代表人群聚集,在军事上,就是军队。为什么这个卦从象上会变成师呢?上面是坤,地;下面是坎,是水。水是险,地是顺,危险渗透出来了,上面没有阳刚阻拦,所以凶险之事就发展出来了。同时,这个卦里,只有九二是阳爻,其他是五个阴爻,可以这样说,九二是将军、总司令,只有这个是主爻。
师。贞,丈人吉,无咎。
卦辞没有“元亨利”,但是有贞,贞是把握正道。说明讲军事要把握正道。“丈人”是指大人、将军,经验丰富的老人。这是三年前我的解释。后来我意识到,对文王来说,“丈人”指的是姜太公,姜太公七十遇文王。
那时姜太公在河边钓鱼,遇到文王,文王发现他深通谋略,拜他为太师,成为当时的周国军事统帅。他是一个老人,又不是行伍出身,也不是写了很多兵法著作的人,让他做统帅,军队里年轻的将军们会不服,所以文王特别写了这个卦。这个卦并不是讲兵法的,整个卦都在强调老人可以做总司令,年轻人不要抢功,这不就是在为姜太公做背书吗?“丈人吉,无咎”,前文都吉了,为什么还要说无咎,多此一举?无咎就是没有麻烦。因为军队本来是有咎的,战争不是好事,但是用一个丈人来做统帅,就无咎了。“吉,无咎”这三个字,又重复出现在九二上,卦辞和爻辞相同。卦辞是卦的总纲,主爻也是卦的总纲。九二就是师卦的总纲,所以“吉,无咎”也出现了。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初六位不当,也不能相应,不好。“师”指军队,老子说得很清楚:“兵者,不祥之器也。”所以爻辞最后有个“凶”字。用兵要有纪律,“师出以律”,要用纪律来限制它,因为“师”如猛虎野兽,所以要以律来限制它。“否臧,凶”,“否”是不,“臧”是好,纪律不好,就限制不了野兽,当然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九二“在师中”,说明只有这一爻是阳爻,所以是统帅。“丈人”,这个老者在军队中,是“吉,无咎”。“王三锡命”,君王三次给他金牌,这是文王告诉其他将领,我一再给他金牌,给他命令,让他来带队。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完全信任他,把军队交付给这位老军师。这里没有讲战略,只说君王相信他。
六三。师或舆尸,凶。
六三为下卦坎的最上一爻,危险——第三爻都不好。师,就是师卦。“师或舆尸”,舆是轿子,轿子抬了尸体。当然,军队里没有轿子,只有兵车。如果是普通士兵死了,当时就埋了。古代打仗,一死就是几万人,一般就地掩埋。只有将军阵亡,才可能用车子拉回去。这是预示战败,马革裹尸而回。
还有一种意思,古代祭祀的时候,尤其是祭祀祖宗的时候,将小孩子安坐神台上,代表祖宗来受祭。这个小孩子不是祖宗,但是在祭祀过程中把他当作祖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尸位”。成语“尸位素餐”,就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原本不是这个小孩的位置,但把他摆在这里,象征祖宗,来拜他;六三说的就是年轻的将军不该统帅,统帅应该是九二,如姜太公,你要抢那个位置,就凶。一个军队里不该有两个统帅,这就是文王告诉这些年轻军官,我现在任命姜子牙做统帅,你们这些年轻人要服从他,不要抢功,否则凶。六三,位不正,和上六又不相应,所以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前面三爻内部安定了,有纪律,有好的统帅,年轻人老老实实不抢功,六四则“师左次,无咎”。六四和初六不相应,位虽然对,但不相应,故六四陷入阴当中,下面有一个阴,上面有两个阴,被包围在阴当中,前途不看好,没有光明。“左次”,在古代,一般来说左边比较高贵,但是在军队里相反,因为战争不是什么好事情,左边反而低,右边反而高,故“左次”的“左”是低,“次”是次要,合在一起就是说,停留在那里不要发动。这一爻说的就是不要一味地进攻,要有守。懂得守,懂得“左次”,才能进攻,这样才无咎。《易经》讲退不是说从四爻退到三爻,没有这样的退,退是指停留,要懂得留守,才会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讲第五爻和第六爻之前,我先谈一下我最近一些新的想法。《易经》是一本奇怪的书,每每重读它,就会有新的感应。你对它的每一爻,现在的看法和过几天的感应会不同。这种感应,不是灵感,灵感是突然而发,有很多创造性,《易经》的感应,除了《易经》这本书,还跟自己的经验、知识、智慧的不同,而产生感应。这个感应来自心,我将心分为四个层次:一个是肉体的心,一个是意识的心,一个是知识、心智、智慧的心,一个是精神的心。这四个心是一个综合体,这种感应可以触发你这四个心里的某一个感觉,比如你过去读的哲学,是心智,也可以说心神的感应。所以说对,《易经》的感应,来自这四个心。
为什么我突然对这两爻有新的感应?我讲一件事,很多朋友写文章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结论很重要。可能他们把精力都放在前面,结论很草率,两三页就写完,最多就是把前面的内容简单重述一下。这种结论很弱。我这次的感应,有两个结论,一个是小结论,一个是大结论。就《易经》来讲,小结论,比如师卦,从第一爻开始到第六爻,第六爻是一个小结论,即每个卦从第一爻到第六爻,是一个终结。第六爻这个小结论,为什么大家都说多半不好?因为一条路走到最后就是物极必反。乾卦“亢龙有悔”,坤卦“龙战于野”,阳太盛或阴太盛,都会物极必反。但是,很多人忽略了《易经》的第六爻也有正面的意义,因为第六爻在天位,代表天道、天命。从第一爻发展到第六爻,可能有两个结论:一个是负面的物极必反;一个是正面的顺从天命。就师卦来讲,第六爻“大君有命”, “命”是天命,“开国承家”,用兵之后成功,安定下来,要整顿国家了。这是个小结论。为什么我要说大结论呢?我说的大结论是一谈师卦,就把目标、最后的结论放进去了,最后的结论就影响六根爻的发展,也就是说,最后一爻提出了目标,提出了这个卦最重要的精神。比如蒙卦最后一爻告诉我们,知识、教育,是“不利为寇,利御寇”,这是蒙卦总的精神。需卦最后一爻告诉我们,达到个人的需要还不够,还要将个人需求的满足与他人分享,这是一个大目标。师卦的大目标,到最后一爻的时候,我突然和《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了。你看,有天命,奉天命而行,然后“开国”就是治国,“承家”就是齐家,这是师卦用兵之后得到的结论。很多人看到师卦就想到,文王是在讲兵法,像《孙子兵法》也好,《吴起兵法》也好,但诸位看看,师卦六爻前面的四爻,第一爻讲法律,没有讲兵法。第二爻讲将军要有经验,得到皇上的欣赏,这不是兵法。第三爻,年轻的将领好战,不要用他们做领导,这不是兵法。只有第四爻可以勉强用在兵法上。第三爻到第四爻,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三国演义》有一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第三爻就是马谡,被诸葛亮斩掉的马谡,第四爻就是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诸葛亮知道马谡就像第三爻里说的冲动不牢靠,他是精通兵法的,马谡也是实有其人的,不是《三国演义》捏造的,在《三国志》里面,马谡做过太守,诸葛亮用了他做前锋,守街亭。诸葛亮就怕他冲动,告诉他一定要守。
这就是“左次”, “左次”就是守,不能攻,甚至怕他做不到,让他立下军令状,做不到就要处斩,结果还是没用,他还是很冲动。所以,这一条可以用在兵法上。
那么,到了第五爻。“田有禽”,“田”就是代表国家、国土,有禽兽跑进来了,就是有敌人侵入我们的国土。“利执言”,就是指我们抵御入侵者,发动战争,要师出有名。君王发动战争要师出有名,这样才会无咎,否则,好战必咎。这一爻还是强调第二爻,“长子帅师”, “长子”就是第二爻,有经验的,在文王来说就是姜太公,“帅师”,可以做军队领袖。“弟子”,年轻的小伙子做将军,好战,如果“舆尸”,想代替统帅的话,就会有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第六爻没有讲战争,而是讲天命,讲开国,讲承家,还有小人勿用。对于这一爻,我突然想到了政治哲学。师卦的大结论就是政治哲学,是为了“开国承家”,前面的五个爻,讲的不是兵法,而是军事哲学,在政治哲学下面的军事哲学。军事哲学和兵法不同,兵法只管打仗如何取胜,军事哲学则有一套律法,重用人才,懂得守。第六爻的思想,影响到了老子。老子说“进道若退”,老子讲柔弱,讲不争,强调争者是死之徒。这个大前提是政治哲学里面的军事哲学,可见,这个卦不是讲兵法,是讲政治哲学里的军事哲学。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的天命思想,是写给阿斗的,“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是政治哲学。师卦,是讲军事哲学,但是以政治为前提,军事是为了政治,军事不是为了打仗。直到到了后来的战国时期,兵家产生了,都以强兵、霸权为主,根本没有政治哲学。所以,《易经》之可贵在于把握了最高的前提,以政治哲学来谈军事哲学。
最后,说一下这个卦的总纲。
第一爻,要知道规矩,先立好规矩。
第二爻,要强调中正之德。
第三爻,要知位,守本分。
第四爻,要知止,能守。
第五爻,名正言顺。
第六爻,顺天命而行。
这是六爻简单的总结。师卦是齐家治国,那平天下的在哪一卦?平天下就在下一卦——比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