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历史的演变发展中留下了诸多瑰宝和精华,这些瑰宝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仍然是玄妙莫测,深奥无比。在今天,我们仍然沿用着老祖宗留下的笔墨纸砚,临摹着遒劲有力的书法,背诵着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每年过年时,每家每户门口也都挂着红色的喜庆对联。
对联作为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瑰宝,自古代起就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他们饮酒之时作对,来活跃气氛,欣赏彼此的才情。甚至连婚丧嫁娶之时,也要做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古代就流传着一个有关对联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故事里的人提出“吕家姑娘,下口大过上口”的上联后,对下联的人却面露难色呢?
对联的兴起与发展
对联也叫作门对,对子,桃符。相传早在秦汉年间,民间就有过年在门口挂桃符的习俗。不过不同于现在春节贴对联是为了喜庆,图一个好兆头,那时贴桃符,主要是为了驱鬼辟邪,保佑平安。
张贴方式和书写内容也大有不同,人们将上古传说中驱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书写在木板上,再将他们分别悬挂在左右门上,这样鬼神就不会来犯。
到了西晋时期,人们开始注重对联的形式和合乎音律,对联才算正式形成,有了雏形。到了五代十国时,人们才开始将联语誊抄在竹板上,根据《宋史蜀世家》中记载,也正是在此时,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才出现。
对联的发展从未间断。宋朝之时,民间过年挂春联已经变得十分普遍,著名诗人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诗就是对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使用红纸书写对联,对联也被统治者所认同,逐渐成为了上流人士的风雅爱好。到了清朝,对联的发展到达了一个巅峰,风靡一时,一度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对联。
直到今天,对联仍然无处不在,今时今日,结婚时有专门的婚联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祝寿有专门的寿联来称赞过寿人的长寿多福,丧葬有专门的挽联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
极具讽刺意味的对联
除了表达美好愿景之外,古人还巧妙地使用对联来进行诙谐幽默的创作,亦或是讽刺和不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对联“吕家姑娘,下口大过上口”,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下联以及其中的故事由来。
故事发生在古代,传说在江南地区有一户姓吕的人家,家底殷实,地位显赫,在当地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可是这户的主人却嚣张跋扈,干着腌臜龌龊的事情,百姓都看在眼里,却迫于权势,不敢吭声。
也许是因为作恶多端,这家的家主虽然妻妾成群,却少有子嗣,想方设法,求神拜佛才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女儿,因为这个孩子的来之不易,所以全家上下都对她宠爱有加,要什么给什么,不让她受半点委屈。长期以往,好好的孩子也被养得刁蛮任性,嚣张跋扈。
眼看着女儿到了婚嫁的年纪,十里八方却无一人前来求娶,这都是拜吕家老小的名声所赐。这可让吕家犯了难,女儿嫁不出去,这可如何是好!
正当吕家一筹莫展之时,同样在当地有着显赫地位的徐家,却主动前来求亲。这吕家姑娘臭名在外,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徐家又为什么非要来求娶呢?
莫非徐家公子对吕家姑娘一见钟情,想要与她结为夫妻?其实徐家看上的,是吕家老爷巨大的家业和数不清的钱财。吕家只有一个女儿,等吕家老爷百年以后,所有的财产都是吕家姑娘的,与她成婚,岂不是占了大便宜!
这徐家公子也并非什么好货色,他不学无术,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人又横行霸道,不讲道理,寻常人都不敢靠近他,这样一看,他和吕家姑娘可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两家一拍即合,决定不日成婚。
到了婚礼当天,吹锣打鼓,十里红妆,好不热闹,百姓对于这两个人的结合也是拍手叫好,大快人心。当时的一名秀才在听说了这件事情后,立即大手一挥,在婚礼现场写下上联:“吕家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人们一看到上联,都议论纷纷,都觉得下联与新郎有关,却不曾想,下联一出,徐家公子立刻脸色铁青,面露难色。
秀才对出的下联是“徐家公子,邪人多过正人”,这副对联用语简单,十分通俗易懂。大家仔细一想,就明白了秀才的意思。她借对联,表达了对吕家姑娘淫荡的不屑,徐家公子邪恶的唾弃,对两人结婚,配作一对的叫好,讽刺意味十足。
从工整程度来说,这幅对联平仄相对,押韵平整,并无任何问题。从类型来分辨,这幅对联还是一副十分有趣高深的拆字联。
分辨细想一下,“吕”字本字是两个“口”
组成的,而且上面的“口”比下面的“口”略大,这就是上联“下口大于上口”的由来。
上联从吕字入手,既说了字,也说了人。而“徐”字为双人旁,右侧的“余”字也含有“人”,斜的“彳”(为两个“人”)多,正的少,这就是“邪人多于正人”一句的出处。
经过后人的仔细分析,发现这随口之作这的对联,不仅用了拆字法,还同时使用了谐音法,而且一语双关,文化人说话果然不吐一个脏字。从意思来看,它用短短几字就毒辣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对恶人的讽刺,实在妙极。
结语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古代就被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美好愿景,哀思如潮,蕴含着诸多奥妙。今天我们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中国文化精华的对联,理应被好好保护,好好传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