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康沃尔郡的一个小镇的超速摄像头突然火了。和别的摄像头不一样的是这个摄像头是自制的,或者准确来说是用毛线编织出来的。
因为饱受来往车辆超速的困扰,当地居民曾经请愿在此处安装超速摄像头,然而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应,于是一位神秘人士就DIY了一个摄像头来表示抗议。
虽然不知道当地人梦想中的摄像头最后有没有装上,不过不得不说这事实在是太英国了,因为英国人真的超级爱编织!
英国的红色邮筒超有名,但很显然一些编织爱好者认为这些邮筒还需要一点保(额)暖(外)措(装)施(饰):
圣诞节期间也要增加节日氛围:
或者是来纪念在一战中牺牲的士兵:
要说英国最出名的编织爱好者,那肯定是“跳水王子”汤姆·戴利了:别人在旁边安静地看比赛,他却给自己织了一件奥运毛衣。
英国人如此热爱编织,很大程度上也和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有关。
编织最重要的原料当然是羊毛,而英国的养羊业就十分发达,从11世纪起毛织业就开始兴盛,成为欧洲“高质量羊毛的产地”。
在这个背景下,编织可就有关一个行业的兴衰。16世纪,为了保护针织帽行业,英格兰的议会甚至专门出台里一项法令(Cappers Act),要求6岁以上的人必须在周日和节假日佩戴帽匠行会会员制作的羊毛帽,不然会被征收3先令4便士的罚款。
(当然汇英小编也觉得这样收税实属有点不讲理……)
后来随着技术发展,手工业逐渐让位于机器生产,而编织也逐渐蜕变成有钱有闲阶层的消遣。不过英国人对于编织的热爱还是保留了下来,事实上在1851年的第一届世博会上,英国还展示了相当多的手工编织品。
V&A博物馆就收藏了在那届世博会上获得三等奖的一件作品:Sarah Ann Cunliffe编织的婴儿长袍。据说这件长袍用了100多万针和6300码(相当于5760米)的棉花,Cunliffe一天织7小时、花了5个月才全部完成。
在二战期间,处在后方的平民还被鼓励为士兵和胜利编织,据说在重压之下,丘吉尔也是靠着编织来让大脑得到休息,从而保持冷静与清醒。
编织常常被认为是属于年纪大的人的活动,毕竟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就有妈妈或者奶奶姥姥织的毛衣。但其实在英国,年轻人也开始爱起编织了,就连大学都有自己的编织社团。
UCL的编织社团就成立于2018-2019学年,成立之初就拿下了最佳社团奖,而且还和帝国理工以及KCL一起办过校际编织比赛!
想象一下金三角院校的学霸们围坐在一起织毛衣织围巾织毛毯,画面也是十分美丽了~
编织有助于舒缓压力调节心情,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学校的社团参加活动。这类社团一般都会对不同级别的会员准备相适应的活动,因此就算你是新手,也可以获得一对一手把手教学。
如果你对编织不感兴趣,汇英小编也建议大家去别社团试试,因为在社团中你更可能遇上有共同爱好的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朋友,并且收获一段独特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