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开篇之言是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只不过曹雪芹将原版稍作了改动:“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用“熔石浆”补天变成了“炼顽石”补天,有学者认为,曹公之所以把娲皇补天之物由液态的“浆”换成了固态的“石”,目的就是为了引出那块弃石,继而将弃石幻化成通灵宝玉随太虚幻境中的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的故事娓娓道来。
中国文化博大浩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不胜枚举,曹雪芹为何要用“女娲补天”来作为自己泣血之作的开篇呢?
首先是为了避祸。曹公所处的年代是文字狱最严酷的雍乾时代,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无妄之灾。以“女娲补天”启篇,用神话传说的“荒唐”来障眼文字狱的严苛,使小说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的善政。”即使如此,《红楼梦》在乾隆年间成书之后并未能刊印,也属清朝查禁的对象,幸而曹公并未受到牵连致祸。
其次是围绕主题。《红楼梦》是一部为女子作传、述闺阁闲情的书,当然要选一位优秀的女性开篇导入。女娲作为一个神话人物,既有女性性别的契合度,又是大善大仁大智大勇“神”一样的完美存在。
最后是突显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作为一部以才子佳人为脉络的小说,《红楼梦》之所以比其它同类型小说更令人回味无穷,原因就是它在创作手法上“洗了旧套,振新耳目”,将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完美结合。曹公用了“女娲补天”这样一个妇孺皆知的神话开篇,虽是“超现实”的上古神话,却也是“接地气”的民间故事。如此架构,神话与人间、形而上与形而下,来来去去,来去自如,实现了整部小说在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之间的无缝衔接与完美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