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讲、 自剪羽翼,曾国藩功成身退保平安
每天记住一条曾国藩家训箴言(第二十三天):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人可以犯错,但都可以弥补去改正。只有错过了时光,不再复返)
上一讲说到,曾国荃并不如传闻中的那么贪婪,那么,曾国荃对于物质的态度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曾国荃连挨两记闷棍
咸丰八年,曾国荃在荷叶的大坪村开始建设一座庞大的宅邸,那便是大夫第,它的规模在整个湖南省都是数一数二的,总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光天井就有24个,整个建筑分为三大部分,一字排开,绵延将近一公里长,远处看去,这座大夫第殿阁重重,犹如王宫。
曾国荃比曾国藩小十三岁,性情外向,胆子大性子急,做事大手大脚,第一次带兵,就发了点小财,弄到了几百两银子的外快,虽然曾国藩不要求弟弟和自己一样清白如水,但他也不能容忍曾国荃破坏了曾氏家族的简朴形象。
曾国藩多次致信曾国荃,让他注意细节,官场上尤其重视名望,如果不拘小节,经常做出引起物议的事,则小事积累起来,有一天可能蓦然刮起舆论风暴,把一个人吹倒。
同治三年,湘军用挖地道、轰城墙的老手段,终于突破了天京的大门,攻入城中,曾国荃疲惫不已,仍不忘先给皇帝和皇太后写奏折,汇报这一天大的喜讯,然后再派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北京。哪里知道,听闻了天字第一号喜讯的皇帝和皇太后,不仅不立加奖赏,还严厉指责,说曾国荃应一鼓作气攻下全城,生擒太平天国首领,再上奏不迟,如此着急回营写奏折邀功,令人厌恶。
这还没完,同年七月十一日,朝廷又给发下廷寄,训斥曾国荃,追问南京财富下落。挨了这两记闷棍,曾国荃获胜的喜悦烟消云散,他不禁开始纳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兔死狗烹遇险境
原因有两个。
一是朝廷的猜忌,狡兔已死,走狗当烹,太平军一灭,湘军就成了清王朝最大的威胁,慈禧对这只军队的疑惧之心与日俱增。一方面,迅速提拔和积极扶植其他湘军将领,特别是那些和曾国藩关系不好的人,比如左宗棠、沈葆桢等人,造成湘军分裂,另一方面则大力打击曾国藩的嫡系曾国荃。
二是朝廷对曾国荃的贪婪素来厌恶,南京城之下湘军的大掠夺令他进一步臭名昭著,曾国荃的“老饕”之名从此满天下,慈禧和恭亲王原本寄希望于用南京城中的巨额财富来缓解当前的财政困难,没想到被曾国荃抢得一分不剩,岂能不恼怒?
三、曾国藩成功应对
对于朝廷的猜忌,曾国藩早就有心理准备,他熟读史书,更精通易理,当一个人的地位、权势、声望达到顶点的时候,也就是要走下坡路的时候,稍微处理不慎,就会带来无法预计的危险,因此,越是辉煌的时候,越应该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趋福避祸。
以曾国荃、左宗棠、彭玉麟、鲍超这4位顶尖的人物为代表,在南京的玄武湖曾经有过一场密谋。曾国荃率领数十位位湘军高级将领来见曾国藩,意欲黄袍加身。曾国藩对此心知肚明,便推辞不见。大家群情激动,反复让人去请。但不管怎么请,曾国藩坚决不出来。
僵持了半天之后,曾国藩让人送了一副对联出来。据说看到这副对联之后,众人沉默不语,各自散开。这副对联就是“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站在高处,眼前无数“花朵”,是指在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在无人的时候,在诱惑来临的时候。我却终不为所动,所作所为如高山流水,叮当如玉,始终如一。说的是一种人生境界,体现了他这种坚守人臣的行为和心理是和他作为儒学大家的身份和受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分不开的,所以越是战功彪炳,他越是克己修身。
同时流水高山等也有一种淡薄之味,这是一种最超然的境界。曾国藩用此绝世名联委婉地表明了自己无意自立的态度,也避免了一场风波。否则,中国历史上就少了一个圣人,多了一个乱臣贼子,又有多少老百姓要因此遭受生灵涂碳了?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处理好权和利两个字。他知道兄弟二人权势已达巅峰,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自剪羽翼,一是主动裁撤湘军,一是奏请曾国荃辞职返乡。按传统时代的政治惯例,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挽留一下,所以曾国藩的第一道奏折没有得到批准,遂曾国藩于八月二十七日上了第二道奏折,这一次朝廷反应奇快,短短七天内就得到了批准,可见慈禧和恭亲王多么迫切地希望曾国荃从他们眼前消失。
曾国藩的韬晦之计,今天看来非常高明,但是曾国荃当时并不理解,他满心愤怒、委屈、不平,就在曾国藩把两江总督署搬回南京,大会宾客的当天,曾国荃当众大吐苦水,讥讽朝廷,使曾国藩无地自容。
同年八月二十日,曾国荃四十一岁生日,曾国藩苦心孤诣,特地写了十二首七绝诗为他祝寿,这组诗充满了感情,写得情深义重,曾国荃读到“刮骨箭瘢天鉴否,可怜叔子独贤劳”这句时,不由得嚎啕大哭。
下一讲,将为大家解读曾国藩教育后代的智慧——勤俭明理读书,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作业:每天记住一条曾国藩家训箴言(第二十三天):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人可以犯错,但都可以弥补去改正。只有错过了时光,不再复返)
欢迎在微信群里分享讨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