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读特专稿|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颁给了她?

linx

10月6日,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奖项授予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不像去年那样爆冷门,埃尔诺基本在一些专业预测者圈定的范围之内。尽管还是有不少读者说从没听说过她,其主要原因不是作者成就不高,而是我们阅读面还不够开阔。比如她的小说《位置》一书曾荣获1984年雷诺多文学奖,《悠悠岁月》曾获杜拉斯文学大奖、国际布克奖提名和英国皇家文学学会国际作家终身荣誉奖,她被誉为法国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世界上也颇具影响力。

图源:诺奖官网

“自己的人类学家”

从个人经历描绘阶层困境

瑞典学院评价安妮·埃尔诺称,“她始终从不同角度审视了一个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如今已82岁高龄的埃尔诺于1940年出生于法国滨海塞纳省的利勒博纳,她从小家境贫寒,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咖啡馆兼杂货店,勉强糊口。埃尔诺起初在中学任教,后来就职于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工作,退休后继续写作。她从1974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出版了约十五部作品。

目前安妮·埃尔诺已出版的简体中文译作不多,仅《悠悠岁月》和《一个女人》两本。截图自豆瓣读书

出身社会底层又凭借自身努力飞跃阶层的人生经历,使她的小说着重挖掘和表现社会阶层、男女性别差异,以及文化教养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她关注到除了物质财富悬殊之外,文化是隐形财富,因此要实现阶层的跨越只有金钱是不够的。

埃尔诺自称是“自己的人类学家”,以个人生活的背景和轨迹为内容,她在自己的小说中像列清单一样记下了“这边”(穷人)和“那边”(富人)的差别。“这边”吃东西时发出很大的咀嚼声,嘴里塞满食物还喋喋不休,家人之间动辄吵架,大声喧哗等等;“那边”的房子大、爱干净、着装讲究;“这边”房子逼仄拥挤,人整天脏兮兮,没有任何卫生设施等等。在生活内容方面,“那边”平时阅读,听音乐,逛博物馆;“这边”目不识丁,更不用说看书、听音乐了。很少有作家把社会阶层差异观察得如此清楚,或者即使有人看见了也浑然不觉。

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评价称,她的作品毫不妥协,用平实的语言写得清清楚楚。当她以极大的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阶层经历的痛苦,描述羞耻、屈辱、嫉妒或无法看到你是谁的困境时,她已经取得了令人钦佩和持久的成就。

“罗诉韦德案”被推翻后颁奖给她

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埃尔诺不仅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同时也有清醒的性别意识。不甘于向命运屈服,她努力地通过学习改变自己,教育和知识使她摆脱了社会底层的宿命,然而这一步也充满了凶险,因为她年轻无知,不幸怀孕。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个堕胎违法的社会环境下,她差点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她的小说《正发生》讲的就是这段亲身经历,这部作品改编的电影去年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小说中的女孩为了不中断自己的学业,只好用原始的办法堕胎,尝试几次后都不成功,最后大出血,被送到医院抢救,才夺回来一条命。除了身体的折磨,更有精神的痛苦无助,那种绝望恐惧和背叛使人堕入黑暗的深渊。

根据埃尔诺小说改编的法国电影《正发生》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豆瓣评分7.9。截图自豆瓣

尽管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声明,他们颁奖给埃尔诺无意传递任何特别的信息,仅仅是从文学作品质量标准和规则出发颁奖给作家。但是我们知道,诺贝尔文学奖从来就不是一个只讲作品艺术水准,不问思想内容的奖项。

今年6月24日,美国保守派大法官悍然宣布,推翻执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罗诉韦德案”,在此背景下,把文学奖颁给这位抗议禁止堕胎法案的作家,我们就当作一种巧合吧。

《正发生》对堕胎禁止令的控诉发生在半个世纪前,当今任何一个现代文明社会,都认可女性拥有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权,这早已形成了一种共识。为什么在自誉“民主的灯塔”的美国可以容忍如此荒谬的决策?

女性文学的警示意义

上个世纪后半期,继英法老一辈女性运动先驱之后,美国曾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主战场。女性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如火如荼、声势浩大。波伏娃的《第二性》,贝蒂·弗里达《女性的奥秘》,以及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等女性文化理论非常普及并深入人心。

米利特认为,两性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本质是权力。男性利用习俗、传统观念、政治制度及法律,要求女性按照他们的标准塑造自己的形象,规定其职责和义务。近半个多世纪前在《正发生》中发生的悲剧现在仍在很多地方继续发生,这是文明社会的耻辱。

这部作品是抗议也是警示,它不仅具有伦理意义更具有政治意义。女性寻求解放的道路漫长而艰辛,需要强大的意志和行动力。正如另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女作家所说,近三十年来男女关系“只有点的改变,没有面的改变,没有任何根本性的改变”。女性在自我拯救的道路上仍需艰难跋涉,而两性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是政治权力的问题。

德国诗人杜尔斯·格林拜因称赞安妮·埃尔诺的作品是当代西方世界开创性的“社会学史诗”,而她自己则说写作是一种政治行为,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平等。“她以极大的勇气和手术刀般的锐利,揭开了构筑个人记忆的那些根源,内里的种种疏远以及集体性的拘束”,“她是自己阶级的背叛者”,非如此,她无法前行。

作者:周明燕,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授;张霁,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者

转载需注明作者及来源读特客户端

标签: 诺贝尔 专稿 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