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薛家在京都有好几套房子。他们为什么要住在贾府?答案就在门的一句话里。

linx

薛家不但在京都“有几处生意”,还有“几处房舍”,进京就和回家一样。但奇怪的是,他们进京却没有住进自己家,而是全家住进贾府。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自己有房产,住着自由自在,为什么非得借住在亲戚家受约束呢?这种不合常理的做法,引得读者群中谣言四起:这薛家就是别有用心,住进贾府就是冲着“金玉良缘”去的。

谣言从来止于智者,相信谣言的人,都是不愿意去追究来源、缺乏独立思维的人。薛家为什么一定要住进贾府?书中有明确的交代,答案就在应天府门子的一句话里:

”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这句话不可等闲视之,它连同”护官符“一起,体现了贾王薛史四大家庭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不是嘴上说说的,薛家住进贾府,就是其具体表现。

薛蟠犯案,引起了王子腾的高度重视。

薛家出场,是通过葫芦案引出来的,而葫芦案的主角是薛蟠。书中交代,“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些,遂至老大无成”,人称“呆霸王”,是“金陵一霸”。以前年纪小,再怎么霸道,也掀不起大浪来。但现在到了十五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又通了人事,居然为了一个丫头闹出了人命。照这么发展下去,还不知道会闯出多大的祸来。正如贾政痛打宝玉时所言,“明日酿到他弒君杀父”,那就不是王子腾和贾政能摆平的了。

所以,事情一出,王子腾火速写信给王夫人,“意欲唤取进京”,想把薛蟠叫到京都来。

叫过来干嘛?教训几句?打一顿?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四大家族的贾王史三家都在京都,只有薛家在外面,偏偏薛蟠又没有父亲管束。这就相当于把一个随时会把四大家族引入深渊的炸弹放在了自由的天空,不得不令人寝食难安。

因此,王子腾想把薛蟠叫进京来放在自己身边,便于管束和管教。

王子腾升了边任,薛家才做了第二选择:住进贾府。

按照王子腾的安排,薛家进京,必然是住进王家,由王子腾这个亲舅舅来管教薛蟠。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薛家还在路上,王子腾就“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

书中有一处薛蟠的心理活动:

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愁进京去有个嫡亲的母舅管辖着,不能任意挥霍挥霍,偏如今又升出去了,可知天从人愿。”

这处心理活动,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薛蟠确实需要有人严加管教,否则,按照他的心性,只会“任意挥霍”,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二是薛家在进京之前就打算了要住进王家,由王子腾这个“嫡亲的母舅”来“管辖着”薛蟠。

也就是说,薛家进京,从来就没想过要住进自己的房舍。所以,当薛蟠听说舅舅升了边任后,才和母亲商量“先着几个人去打扫收拾”十多年没住的房子。

但是,面对薛蟠的建议,薛姨妈非常淡定:“们这一进京,原是先拜望亲友,或是在你舅舅家,或是你姨爹家。”

注意这个“或是”,两个选择任选其一。薛姨妈早就打定了主意:此次进京,王家贾府都可住。

这个主意,应该是贾、王、薛三家早就商量好的,原因就在于门子所说的“扶持遮饰,俱有照应”。

此时的薛家,正是需要“扶持遮饰”的时候。面对薛蟠这样“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的儿子,薛姨妈深感束手无策。而且,谁都看得出来,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遗祸无穷。

薛姨娘虽然溺爱孩子,却并非不明理。她也知道,这不是薛家一家的事,而是四大家族共同的事。连一个门子都知道四大家族“一损皆损,一荣皆荣”,薛姨妈能不知道?如果此时偏要单独住进自己的房子,就是不懂顾全大局,置另三家的安危于不顾。

所以,哪怕为了四大家族共同的利益,也得委屈求全而寄人篱下,举家住进贾府。

对于这一举动,不能凭现代人的观念来进行指责,认为妹妹携家带口住进姐夫家不合适。这里的评判标准应该是门子的那句话:“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几代人积累下来的牢不可破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过了姻亲关系。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最近读到的《回家·四代人的老照片》。作家章珺用照片串起了四代人的经历,其中写到:她姥姥生活的时代,正逢战乱,姥爷意外去世,留下五个未成年的孩子。孤儿寡母无力生存,姥爷的几个朋友及时伸出了援手,把这一大家子分别接过去住,尽管大家都不宽裕,依然节衣缩食养活了这一家人。

这就是一种超越血缘的情感关系,不能用血缘来评判。

所以,住进贾府,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薛家有了能管束薛蟠之人,贾王史三家则不必再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让薛家住进梨香院,是贾政对薛家的尊重。

正因为管束好薛蟠是大家的共识,薛家刚进贾府,贾政就主动提出要薛家住下,理由正是扶持照应:“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

注意这个“在外住着”,薛家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怎么能叫“在外住着”呢?这个“外”,恰恰说明,贾政是把薛家当成自己家的人,是需要互相照应的一家子:既然来了京都,就住在自己家吧,我们家就是你们自己家,这样可以避免生事。

在薛家进京之前,作者已经通过林如海和贾政来说明贾政“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为了让薛家没有寄人篱下之感,特意安排薛家住进梨香院,给予了极高规格的尊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梨香院即乃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我常说,红楼的精妙之处都在细节里。这句话经常被读者所忽略。

虽然这里没有指明“荣公”是初代荣国公还是二代荣国公,但都是贾政的祖辈或父辈。在那个孝大于天的时代,这样的房子是不能轻易另做安排的,否则就是不孝,是对祖先的亵渎。

有人拿后来小戏子们住进梨香院来证明贾政有侮辱薛家之意,却不想想,贾政侮辱薛家的同时,是不是也侮辱了自己的祖先?小戏子住进梨香院这样高贵的地方,恰恰是因为尊重。因为小戏子们是为元春省亲准备的,这是对贵妃的尊重。

另外,当年荣公选择梨香院来养静,可见这是整个荣府中的一块宝地,方便出入又闹中取静。贾政想得很周到,为的就是不让薛家受委屈,不要有寄人篱下之感。

当然,薛家也明理,主动提出“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并说这是“处常之法”,说明双方都达成了长住的共识。

何况,书中明确指出:“薛姨妈正要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若另住在外,又恐他(薛蟠)纵性惹祸。”

这就直接点出了薛家住进贾府的目的:管束薛蟠,避免惹祸。

只是,谁也没想到,“原不欲在贾宅居住者,生恐姨父管约拘禁”的薛蟠,不得已住下不到半个月,就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原本被王子腾、贾政担心闯出大祸的薛蟠,反而在贾府被引诱得“比当日更坏了十倍”,这正是作者对贾府表面富贵实则肮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讽刺。

标签: 都有 房舍 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