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曾侯乙口中为什么含有21件动物玉器?墓中人殉的数量为什么也是21?

linx

2400年前,曾国的国君乙过世,临下葬前,几个妙龄婢女掰开了他的嘴,将一些黄豆和米粒大小的东西一股脑倒了进去……

提到“曾侯乙”怕是无人不晓吧,毕竟一口“曾侯乙编钟”人尽皆知。但是,您可知道,曾侯嘴里被塞满了东西呢?

最有趣的是,他嘴里好似一个微型动物园,塞满了21只各式各样的动物,这又是为何?

曾侯乙,姬姓,是周王室诸侯国中曾国(又称随国)的国君。不过,在《史记》中,有楚国、燕国、晋国等国家的记载,唯独对曾国提及的较少。而曾国多与“随国”相连,以“随”姓命名。

1978年,湖北随州的战国墓葬一经挖掘,立刻名扬四海,尤其是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完整,也是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在深藏了两千多年后,这套编钟依然能发出清亮的旋律,因此惊艳了世界。

曾侯乙的陵墓足有220平方米,却出土了15404件随葬品,竹简、青铜器、漆器以及各类乐器应有尽有。除此之外,还有水晶、紫晶和玻璃等饰品。这可真是地方不大,各式用品齐全,可见古人对死后世界的笃信。

曾侯乙这个人的爱好特别广泛,还是个多才多艺的国君。因为在他的墓中除了乐器之外,还有绘画作品、雕塑作品等等,这些并非冥器,几乎都是曾侯乙生前所用之物。最重要的是,这些物品还有着极高的艺术审美。

在这座墓中,东室主棺有一具,自然是曾侯乙本人,年龄大概在45岁左右,另有陪棺8具。墓室的西侧还有13具陪棺,主要放置竹简、兵器等。

这21具陪棺所葬皆为女性,年龄在13-25岁之间。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她们都是人殉,身份极可能是乐工。

最让人讶异的是,曾侯乙的主棺是青铜架楠木彩绘棺,重量达7000公斤。如此价值连城的棺木,可真是难为了盗墓贼,还好曾侯乙墓一直保存地极为完整。

最有意思的是东室,放置着狗棺一具,看来曾侯乙还是个爱狗人士。

整座墓葬的中厅则放置了大量的乐器,这就是方便主人在另一个世界接待宾客之用。由此看来,乐工确实必不可少。

那么,曾侯乙的嘴里装的又是什么呢?也是小型乐器吗?

还真不是,它们是21件微雕玉器,分别是2只玉狗、3条玉鱼、3只玉鸭、3只玉猪、4只玉羊和6只玉牛。

曾侯乙是很喜欢养宠物吗?还是他贪吃呢?都不是,这只是古代的一种特殊的殉葬文化。这群小动物名为“玉琀”,又称“玉饭”。

《说文解字》对“琀”的解读为:“送死口中玉也。”

之所以要在逝者口中放“饭”,自然是寓示着死后“足食”之意。如果放入真正的谷米,没多久就会腐烂。玉石不朽,所以干脆将其做成玉器。

而曾侯乙口中的猪鸭鱼牛羊狗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家禽肉类,狗和猪更是十分常见,还有“看护”的作用。您瞧,果然有钱人家都比较任性。

当然,放入逝者口中的玉琀要与墓主身份契合的。

《周礼》中有如下记载:“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

比如商周时期,最常见的就是雕刻成“蝉”形的玉琀。之所以用“蝉”,大概是取其蝉蜕之意吧,大有凤凰涅槃的寓意。

与此同时,蝉始终栖在高枝,一鸣则世人知,所以放置玉蝉也是有着祈愿再世飞入高枝的愿景吧!

慈禧太后过世后,口中含了一颗稀世的夜明珠下葬,这便是“含实以珠”,也是符合这位“老佛爷”身份的。

所以,曾侯乙口中的各种动物玉器,其实就是殉葬形式。

除了口含的玉器外,古人还喜欢以玉衣下葬,比如在《盗墓笔记》中提到过的“金缕玉衣”可是有历史原型的哦。刘备的老祖宗——中山靖王刘胜墓,就出土了一件极其珍贵的玉衣。

尽管玉衣珍贵,但是却非盗墓贼所爱,主要因为它特别沉,不好搬运。

刚才说过了,玉表示不朽,穿着玉衣下葬也是期待永生。如果追溯起来,“缀玉衣服”可以直溯到东周,而到了汉代更是成为了皇族专用。直到曹丕继位后,这才下诏取消了以玉衣下葬的习俗。

此后,古人的丧礼又发明了“九窍玉”,即用9个不同形状的玉石塞住逝者的9窍,以达到堵住尸体精气和魂魄的目的,追求的也是永生。

曾侯乙生活的时代也只能设计成动物玉器,远没有后世设计得精巧。最大的玉牛长度有2.4厘米,最小的玉羊有1.2厘米。

通常,古人所说的五牲包括“牛、羊、豕、犬、鸡”,而曾侯乙之所以还能享用到“鱼”和“鸭”,也是因为曾国地处南方,所以远比中原地带更能享用到水产喽。

但是,让人们不解的是,古人向来以双数为吉利,为何曾侯乙口中的“食物”却是个单数呢?

前面我们说了,墓中随葬人数也是21,口中所放玉器也是21,至于究竟所谓何意,交给各位朋友们来解答吧。

史书虽然没有让曾侯乙留下太多印记,但是曾侯乙却为后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物,它们昭示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同样也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生到死,我们的老祖宗都有着仪式感,这份仪式感也如玉器一般终将不朽!

标签: 玉器 口中 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