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人文成都|为什么痴迷数字“九”?古人竟有这般用意……

linx

黄花红叶,妆点秋光,又是一年登高望远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佳节——重阳节。

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老成都人是怎么过重阳节的?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成都市金沙智库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张羽军,将为大家详细解读。

重阳节的由来:

祭祀与数字“九”的崇拜

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拜神祭祖

据张羽军介绍,关于重阳节习俗活动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拜神祭祖、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月曼清游图》册·重阳赏菊,清,陈枚绘

九九重阳

除了祭祀,重阳节还有源于《周易》中九之阳数相重,古人崇尚“九”,乞求长寿的说法。

“重阳节的‘九九’,其实是来源于我国传统经典《周易》中。”张羽军解读,“在《周易》中就有记载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两个阳数相遇就是重阳。所以一年之中有五个重阳日,即一月初一、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

为什么只有九月初九如此特殊,成为了传统节日呢?

张羽军认为:“这与古人崇九的习俗有着很大的关系。‘九’是最大的阳数,古人以九为尊,赋予了‘九’极高的含义,列如九州、九五至尊等。又因‘九九’与‘久久’谐音,所以九九重阳中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

▲《重阳登高图》,清,石涛绘

重阳节的历史演变:

敬老成为新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

“重阳节被称为‘敬老节’,本质上是传统节日的现代传承。”张羽军谈到,“重阳节最早是一个丰收后的祭祀节日,有感恩和期盼的寓意在其中,传承至今,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人们会在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重阳敬老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登高望远,公园赏菊

老成都人这样过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诗人王维的传世名篇中就能看出,早在千年前,登高就是重阳佳节所盛行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

成都人也一直保持着重阳登高望远的习俗,不过,旧时的成都城区附近几乎没有什么高山,重阳节到来,老成都人去哪儿登高呢?答案是到古城墙走一走。

▲成都古城墙

图片来源:四川省情网

城墙可是一个视野开阔的绝佳观景台,旧时的成都民居大多是矮小的瓦房,重阳时节,秋色正浓,从城墙上望出去,满城金黄尽收眼底。大饱眼福以后还得一饱口福,“重阳节的城墙上是最热闹的,卖凉粉的、卖锅盔的、卖素面的……几乎全成都的摊贩们都聚集在了这里。”张羽军说到。

▲1911年秋,在成都城墙上眺望满城

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路得·那爱德 摄

除了城墙这一去处,想要体验登山的成都人,也会选择去凤凰山、天回山等比较近的山上,感受一把登高的乐趣。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节,历来就有赏菊的习俗,菊花被称为“长寿之花”,在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寿的意思,所以重阳赏菊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各地都会举办赏菊大会,成都人都在哪里赏菊?无可争议,当然是人民公园。

▲秋菊盛开

图片来源:成都市人民公园

“重阳节前后,正是菊花盛开时,成都人几乎倾巢而出,携家带口去一睹菊花风采。”张羽军提到,据资料介绍,成都人民公园秋菊展览历史悠久、声誉远播。从1953年,成都人民公园举办了第一届菊展,到2021年,已经是第五十九届了。在举办期间,会展出上千种菊花的品种,不管是品种,还是数量,都令人叹为观止。

▲1995年,人民公园菊花展

图片来源:成都市人民公园

到人民公园逛菊展、赏菊花,已经成为成都人深植于心的城市记忆。

除了登高望远、赏菊,巴蜀地区还有丰富的重阳节习俗。

佩茱萸

在巴蜀地区,重阳节还盛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据清同治版《大邑县志》记载:“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佩茱萸……”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古人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佩带茱萸可以辟邪求吉。

酿重阳酒

古时蜀人也有重阳日酿酒的习俗。但这重阳酒,一般是头年重阳酿下,次年重阳再喝。清光绪版《江油县志》记载详细:“重九日……田家于是日酿酒,曰重阳酒,隔年宴客以为美。”此外,南溪县古有以糯米酿酒的习俗,清同治版《南溪县志》中说:“九月九日为重阳……各以糯米酿酒,备来岁需,谓之重阳酒。”

吃重阳糕

吃重阳糕也是巴蜀地区重要的重阳习俗。清嘉庆版《纳溪县志》记载:“重阳,登高、啖花糕、酌菊酒。”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一座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祝愿子女百事俱高,是古时蜀人九月做糕的本意。

受访专家:张羽军

总编辑:张冀

内容审核:谭麟

文字校对:龙昱丹

责任编辑:向思燚

成都市社科联(院)出品

标签: 成都 用意 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