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他们为啥越临越死,不能自拔?

linx

点击免费领取书画资料

点击免费领取1-11届国展作品集

从西晋开始,除了抄经以外,也有一些很文气的抄书。而碑是靠一种刻划出来的效果,书写感就略差。相比南朝文人书法,北派更多带有一种工匠气,中间有一路就是抄经(注:刻在石碑上的经)。

《河清三年造像记》属于抄经的体系。

抄经这路大多是小字,也有很大的字,一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写楷书如果有兴趣的话,把这个体系的字好好地研究一下,比如说这个字(注:指《河清三年造像记》上的字)就很活泼,某些方面还带有古趣,又有慢慢规整化了之后的庄严感,显得空灵且自由。

有的抄经体写大了以后会很死板的,但它没有(注:《河清三年造像记》的字,有一种活泼的天趣,而且书写的痕迹颇明显,当然刻工也很好,点画勾连很多,不是那种一笔一划堆起来的)。

实际上所有的书写,都追求一种自由的理性。

在法度严谨的前提下,用自由的方法表现出来,也可以说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表现高度的理法,这代表了中国书法的高度。(注:这句话很重要,体现了法度与天趣、严谨与自由、理性与感性、拘束与散怀在艺术上的辩证关系,需要我们细品再细品)

所以他们会既注重法度,又注重天然。天然和法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最高的法度。

现在,很多人理解的法度是有问题的,他的法度里头没有天然。(注:比如有些人临习欧体,照碑描画、僵硬死板,只重结果、不讲过程,越练问题越严重,最后深陷死胡同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一直倡导“书写性”,强调“帖法直书”,楷书不是碑刻上一笔一划写出来的,而是有自己的气息。)

什么叫做有天然的法度?这是大家要特别思考的一个问题。

人人都知道唐代书法的法度很严谨。那什么是法度呢?不能说规整的柳体就是法度。

我们说的法度,比字形意义上的规整更高明,它是法度和天然极致的结合。(注:再一次强调了法度不是死板、呆滞的字型,而是一种运动的状态,是富于天然趣味的)

中国有一句话叫作“无法胜有法”,无法之法才是至法。(注:这句话仍然是辩证的学问。无法,并不是真的没有法则,而是把法则融入血液 、变为本能,成为不经意的自然流露,这才是法的至高境界。老子曰“道法自然”,道之“法”源于自然规律,就是说天道也有法则,但这种法则源于自然,是不露痕迹的,所以很多自然规律我们每天见到却莫名其妙,需要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牛人去发现)

我们看到很多不易欣赏的字时,常常就武断地认定别人不会写,但是可能这样的字才叫会写。这类不易为人所欣赏的作者之中,有些是真不会写却竟然写得好的,有些是行家里手,却偏要作成外行的样子,个中曲直要能分清。(注:这句话是告诫我们,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要轻易对超越自己认知范围的书法作品进行评断,不要动辄说哪些字是江湖字,更不要动辄说哪些字好得不行,要有辨明高下、今古、巧拙的能力)

其实我写字的体会之中,最核心的两个字就是“变化”,即用笔变化、结构变化、形状变化、节奏变化、每一笔的变化,一个字里的任何一笔不雷同,趋势不雷同、粗细不雷同、头尾不雷同、节奏不雷同,书法的奥秘就是无处不在的变化,直到把所有的部件变化到极点,就是至善之境。(注:这段话强调了书法的“变化”,实际上还是在强调“自然”,因为联系下文可知,之所以强调变化,是因为自然和人都在变化、一直在变,书法亦然)

王羲之的字任何一个部件,从到下都在变。(注:古人云“右军如龙”,龙,就是变化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米芾评价杨凝式“落纸云烟”,也是这个意思,如云如烟,缥缈自然。)

为什么要有变化?变化并非杂乱无章,须统一在某一种规律之下,这是书法之理,书法的理法,符合了天地自然的理法。(注:这句话有大智慧。天地自然,就是天道,就是客观规律。书法的变化,既有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在里面,但首先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也就是常说的“艺术创作规律”。脱离这个规律,只能走上歪路)

天地万物看上去是不变的,但是处处在变化,每天在变化,一年四季都在变。

不要以为世界风平浪静,其实变化都在细微之中

书法的道理须通向自然的道理才能成为艺术。同时它也通向了人的道理,因为人是变化的,意识和情感在变化,所以这就是艺术。(注:这段话是大家之言,足以看出陈忠康先生对书法艺术的思考、认识之深。书法就是合乎天道与人道,如果仅追求天道就是机械的,忽视了主观创造,就缺乏人文关怀;反之亦然,如果仅注重人道,就会失去依凭,把个体的缺陷无限放大。所以,天道、人道,在艺术中缺一不可)

书法既是写字,又是艺术,如果在写字过程中写出这种变化来,那就是中国的“意”。

(原文摘自陈忠康《中国书法源流十讲》之“北朝写经——无法胜有法”)

标签: 不能自拔 越临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