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58 篇原创文章 -
我写过一篇叫《
人物传记50本
》的书单文章,把2020年做人物传记主题阅读时读过的50本书列了出来。
可是当我写完这篇文章时,却莫名其妙地伤感起来,想到自己有一天「狗带」了,有没有人帮我写传记?我值不值得别人写?
或者说在有生之年,我应该如何活着才配得上别人为我写传?或者写自传?
实际上目前我能做的,只是读一读别人的传记,看看别人如何精彩地活过。
我花了一整年时间读这么多传记,要说收获一定是有的,可如果你问我有什么建议的话,我建议你少读人物传记。
在说理由之前,我先说一说读人物传记的感想和几点收获吧。
当时我在朋友圈发读书进度时,有人说人物传记太容易读了,不太像我的阅读风格,在他们看来读传记纯粹是为了消遣。
其实不然,人物传记一般比作品本身更难读,它跨度时间长且资料零散,不管是自传还是他人写的传记,都不可能完整地复原出一个人的全貌。
别的不说,就连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一家人都不可能全方位了解对方,何况是外人呢?传记作者也一样,他们跨越几十年去认识一个人,能了解多深?
即使是自传,也有健忘和夸大事实的可能,而认识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阿波罗神庙上怎么会刻下那句「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呢?
因此,我们在读人物传记时不必太苛求主人公是否完美,只需从他们人生经历中读到对自己有益的那部分便好。
毕竟一个人能够永久流传于世的,除了伟大的著作便是他思想的光辉了。
接着说我读人物传记的几点收获。
一是像梁启超说的,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的志气,增长见识。
二是我一直认为自己长不大,就像我的博客签名写的一样:虽然每天挣钱花钱,读书思考,时常对别人指指点点,但还像一个喜欢搞点小文艺的自闭症儿童,还无法进入成年人的世界。
我需要在各领域的大师那里吸收更多养分,好让自己更快成长和成熟,不管是作家、艺术家、哲学家还是政治历史人物传记,我都需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只为健全自己的人格。
第三个收获就功利得多,我希望从阅读人物传记中学到大师们在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时所做的努力和应对方法。
而他们的处理方式产生的影响是看得见的,因为它已经发生,不像我们每天的生活一样现场直播,没有多少总结的余地。
比如读了《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我才了解了阿米巴。
不过这种不给客户任何回扣、依法纳税、挣干净的钱、利他为主和改变社会的经营方,我一度怀疑它在中国行不通,
直到我读了《商业评论》总第174期的「复盘案例」栏目之后,才发现国内早已有了依靠阿米巴经营上市的公司。
对脱胎于王阳明心学的稻盛经营哲学,和他提出的「六项精进」的认可,我还延伸阅读了《活法》、《会计七原则》和《阿米巴经营》等书,较为全面地了解了阿米巴。
四是可以跟已逝的大师们交朋友。我不懂社交之道,嘴笨且少有时间结交新朋友,平时跟书本打交道的时间要远远大于与人交往的时间。
因此在读人物传记时,我更像跟一位朋友在交流,而不只当成一本书。
当我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而不是读者时,比较容易在读书时走入大师所在的那个时代背景中,看着他如何去面对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读累了合上书本时,像跟一位老朋友暂时告别一样,不用客套地说再见和下次再来,有空再读的时候就接着先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这才是最舒服的交友方式。
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在读人物传记时,发现大师们也有过彷徨、失败或犯错,有时还善恶不分,我会批判性地接收对自己有教益的那部分。
即使读完一本传记有一点点收获,我也发现自己真的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明明读人物传记有这么多好处,我为什么还是建议你少读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我不是说完全不读,而是尽量少读。理由主要有下面几点。
1
别不切实际地模仿
如果你读人物传记,主要是为了向逝去的伟人学习,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就值得认真读一两本。
比如像富兰克林的十三项美德,康德的自律等,都让你不必面对面地向名人请教,就可以随时随地向他们学习。
不过切记不要为了模仿某个名人而读他的传记,尤其是一些看起来非常完美的名人。
这倒不是说这些名人不好,而是你没有造就他那样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一切的模仿都是徒劳的。
即使只学习他的思想,也让你无形中把自己的思想境界拔高了,让你变得与现实格格不入,最后痛苦的是你自己。
2
有些名人的活法没必要了解
你若只是想了解自己喜欢的名人的活法,读他的传记无可厚非,我就喜欢读《毛泽东传》,读《邓小平时代》。
不过像诗人海子,我虽然曾背过他不少诗,但读他的传记时情绪很低落,完全没有阅读的愉悦感。
像这类早早主动结束生命的诗人,就没必要深入了解,大概知道是那么一回事就行。
这跟我读《普里莫·莱维传》时的心情沉重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沉重却有生命的张力,让人看到生的希望——你知道他能渡过难关,拥有新生命的,而不是轻易献出它。
3
不读没有兴趣的传记
我不建议你像我一样花一年时间完成人物传记的主题阅读,尤其列入一些你不怎么感兴趣的传记书单,浪费时间。
虽说多了解各个领域的名人有一定的必要,但只是了解就够了,比如查阅百科词条,而不是花一周读一本传记。
如果你只对哲学家传记感兴趣,就去读《康德传》,读《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读《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 》,读福柯、罗素的传记。
但你不必为了平衡各领域而把不感兴趣的传记列入书单,也不要听到别人说哪本传记经典就迫不及待地阅读。
因为读你不感兴趣的传记,是一种折磨,还浪费时间。
4
真实性较差
一般的人物传记要么是作者写的自传,要么是自己或家人口述由别人代笔的,要么是后人查资料写成的,真实性往往不太高。
一般来说,极少有抹黑一个人而写出来的传记,绝大部分都是经过美化加工的,甚至有神话的成分。
抛开这些不说,就算是自传类也很难说得上有多真实。且不说一个人有多了解自己,他在写自传时能否回忆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还是个未知数,有的记忆断层要么不写,要么拼凑。
再说了,除了卢梭写《忏悔录》那样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隐私,名人们写自传时或多或少都刻意回避给自己带来不好影响的事件。这样的人物传记,还是少读为妙。
总之,人物传记是一类可选择性很强的读物,没有哪一本是非读不可的。
你如果有兴趣阅读某个领域的,就精选一两本来读,尽量少读,多读他们的作品。
实在有必要了解多个名人的,多浏览百科词条即可,不必花时间在阅读人物传记上。
我的作品:
专栏 | 普通人逆袭的30堂思维训练课
专栏 | 新手写作二十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