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人请他的瞎子朋友吃饭,吃的很晚。
瞎子要回去的时候,朋友为他点亮了一盏灯,瞎子很生气地说:“我又看不见,你这不是在侮辱我吗?!”
朋友说:“因为我怕别人在黑暗中撞到你呀!”
一则简单的故事,道出了我们的生活中常犯的错误:人们总喜欢把个人思想局限在惯有的认知中,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者站在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去思考问题。
然而,现实中,很多事物都不只是事物表面所呈现给我们的样子,很多事情也并不是我们亲眼所见的那样。如果一味地用固有的思维和角度去看待,会错失很多良机。
常换位思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才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1、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魏王送给 惠子大葫芦的种子,惠子种下后,不久种子长成了容量为一百升的大葫芦,但是大葫芦用来盛水不够坚硬,用来作瓢没有水缸能容得下,惠子以为没有什么用,便丢弃了。
庄子对惠子说:“你只是不知道怎么用而已,宋国有人世代以漂洗为业,制作专治龟裂的药物。
但是这个宋人认为这药物用处不大,便把药方高价卖给了一个客人,客人拿了药方说服吴王攻打越国,可以让士兵不受皮肉之苦,后来吴国战胜,该人得以封侯。
这个人懂得事物的大用,而你有一百升的大葫芦,为何不拿出来制作成小舟浮游于江湖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看到了事物表面的作用,潜意识认定它们就只具备那些用途,或只值得几块金子,很少能看到它们更深层次的价值。
这跟我们的思维模式有关。很多人习惯了做对自己“有用”的事,或者看惯了一个事物原本的用途,存在“短视”、“功利”的心理。
一旦这样的思维模式定型后,我们很难跳出去,去做一些“无用”之事,或尝试另一种方法。
然而,世上大部分的“有用”,都藏在“无用”之中。
或许很多人会说:“旅游有什么用?只不过是放松心情娱乐一下而已。”但是法国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每到暑假,必定会休假。他们认为,他们的创造力跟夏天的休假紧密相连。
法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国家之一。
或许也有很多人认为:我看了几年的书都没见得有什么成就,读书还有什么用?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读书或许暂时还不能让我们成为在财富上或名利上很有成就的人。然而,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能领悟到古人的智慧,能体验到手无法触摸的奇特珍宝,能感受到脚无法到达的布达拉宫的神奇,这或许就是读书带来的“有用”之处吧。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放下功、名、利、禄,看的更开,放得更远,“无用”方可成为有用。
2、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庄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个叫 丽姬的女人,貌美如花,晋国征伐丽戎时俘获了她。丽姬因被俘获而深痛欲绝,整天以泪洗面。
后来丽姬进了 晋国王宫,晋王并没有羞辱她,而是对她宠爱有佳,丽姬这才悔当初不该哭泣。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些迫不得已的原因失去一些宝贵的东西,但是只要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不畏惧,不退缩,时间会将所有我们失去的,以另一种方式返还给我们。
人生,是一个在不断失去中又重新获得的过程,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人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轨迹。
上天关上了我们的一扇门,是在告诫我们:人生不可能一直拥有。上天又以另一种方式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是在鼓励我们:有时候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获得人生的真谛。
这也正是庄子所追寻的:从枯木死灰中重获自由。
逍遥游并不是一般意义的自由,而是对人生的另一种解释,一种重新获得的自由。
3、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庄子说: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
真正追求大道、大辩、大仁、大廉、大勇的人,是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愿望和才华的,他们会默默无闻,将才智和锋芒“归隐”。
庄子“逍遥”、自在,虚怀若谷,却永不露锋芒。他放弃官场生活,不做“官场上的精英”,却独喜自然山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一生穷困潦倒,超越困苦却乐在其中;他笑“世人皆醉,唯我独醒”。
他不愿去“红海”与人拥挤,把目光放在“蓝海”上,甩开越活越滥的泥潭,向灵智的高境界进军,活出独属于自己的大智慧,这种智慧隐而不露,深而不薄。
在世人看来,放弃官场闪耀的舞台,却在林海中遨游,这是怎样的一种笨拙!然而,这却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真正的聪明,是看得穿,想得远;是与世无争,与天地为友;是表面“糊涂”,风平浪静,实则眼界和胸怀宽广,却永不露锋芒的节操。
庄子教我们,人不能有太多的机巧和名利,笨拙一点,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乐趣。笨一点,就透明一点;透明一点,就开心一点。何乐而不为?
4.
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和问题,我们看到的样子往往不同。
学会看透本质,看清本源,便能在人生的泥潭中收获更多的智宝,在碧海蓝天中看到更多的青云。
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收获独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