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潮汕为什么出现如此多艺术大家?

linx

爆了!潮汕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在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又是人山人海的盛况。近70万人游览潮州古城,汕头的知名火锅品牌杏花吴记牛肉火锅要等上1000桌,揭阳入选“国庆十大本地游新锐目的地”。旅游资源丰富的背后其实是当地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潮汕三市一脉同根,山水相连,文化共融。

作为“省尾国角”的海滨一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自然孕育出传统深厚的民间艺术,而这些璀璨的艺术又反哺出许多艺术大家。

独特的风景线,使得该地区自古以来便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自有画史记载以来,从事书画之技艺者,可谓甚众。

明末以后,相继涌现出王岱、黄璧、孙裴谷、王显诏等优秀画家。他们的画作以及画上的题诗争奇斗艳、相得益彰,充分显示画家驾驭诗画艺术的高超才能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岱 《岁寒三友图》轴(一级文物) 清 山西博物院藏

盘点当代广东美术的中坚力量可以发现,如今活跃在当代广东画坛的知名艺术家过半是潮汕籍,甚至有评论者提出:“广东美术馆已变成潮汕美术馆?”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美术馆在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间,潮汕籍画家个展为25场,包括高贞白、王兰若、陈大羽、吴藏石、陈政明、林墉、谢志高、郭莽园、罗林竹、方楚雄、许钦松、卢小根等(以画家出生年月为序),均为广东画坛的大家、名家。

去年10月15日至11月3日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天地生灵——方楚雄的艺术世界”展览现场

方楚雄 《芙蓉群兔》纸本水墨设色 2010年

其中不乏体制内的管理人才,如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王璜生等人都是潮汕籍画家,在新生代中还涌现出一批当代水墨创作的弄潮儿。

刘少媛 《孤独星球》 60cm×60cm 绢本设色 2018

刘少媛 《云和月》 56cm×40cm 绢本设色 2019

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像潮汕地区这样有着悠久的绘画传统,高密度且持续性地诞生当代中国画家的现象是绝无仅有的。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更好地以此把握住机会,持续性助力广东本土的艺术发展?

王绍强 《千米》500×123cm 纸本水墨 2021

崇韩之风

一方面,虽然韩愈只短暂地在潮州待了8个月,但是当地“崇韩之风”盛行,这不失为对中国主体文化流脉的呼应,有着学习先进文化的开阔胸襟。在明清时期兴办的大批书院,极大地提高了潮汕地区的教育文化水平,促成了潮汕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使当地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和教育传承,传统文人画家高洁的精神得以世代相传和发扬光大。

王璜生 《珠江之源》 69×64cm 纸本水墨设色 1984年

远离中原

其次,潮汕境内自东向西横亘西北部的七座大山,以及南面的滔滔大海,使该地区形成一种半封闭半开放的环境,长期远离中原政治文化中心,传统的文化意识形态保存得较为完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这种种的风土人情和民间风俗,都是潮汕籍画家很好的创作素材。如鱼蟹等潮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鲜、潮汕本土常见的瓜果时蔬等。

王兰若往期作品

繁复的建筑样式

“极繁美学”的建筑样式也给了画家们无限的启发。进入潮汕,映入眼帘便是一座座标准、规范的“四点金”“爬狮”等传统民居样式,还有石雕、浮雕、木雕、镶嵌、彩绘、漆绘、贴金等装饰,一进门便是天井,搭配花草、假山、鱼缸等,这些表现在建筑上的“儒雅”风骨在古城中随处可见,寺庙建筑装饰又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林蓝表示,潮州己略黄公祠的木雕给她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这也给她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探索出的“金版水墨”技法,让人耳目一新。

林蓝 《盈月》 160cm×210cm 金箔设色 2013年

用金色作底,用墨的层层晕化凸显事物肌理,再回归传统画法,构建精巧布局。

海洋文化

“潮汕功夫茶”和“潮汕小食”也蕴含着儒雅之风的身影。作为一种文化特征,在无形中推动了潮汕国画艺术的发展演变。王绍强在谈及自己的水墨实验缘起时,曾这样形容道:“喝茶的时候,茶水积累下来会形成某种浓度,每次形成的图像都不一样,这给了我灵感。我的画其实也是在利用这样的水性,以及水与空气、水与时间的关系来创作,当然这里面还是包含了主观的对自然和山水的向往。”

艺术家王绍强在工作室创作

此外,由于地缘的近海,水路发达,该地区有着活跃的商贸往来,产生出一批“以商养画”的创作人士,此类作品注重实用性,多涉及到喜庆、吉祥的题材,雅俗共赏,同时开放的海洋文化也为潮汕画坛注入了兼收并蓄的活力。

谢志高 《喂鸡图》 镜心 1977年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一大批人到上海美专、上海新华艺专、上海昌明艺专等学校学习。上个世纪初到解放前,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潮汕人就有80多人。因此,海派的画风(重笔墨、讲格调、金石趣味)以一种不太直接的方式在潮汕地区得到嬗变。直到今天,潮汕地区的艺术文化仍在大量吸收“海派”与“岭南画派”的艺术手法。

林墉 《四季倩影卷》

图源:中国嘉德

一位潮汕前辈画家打趣道:“潮州人不仅依水而居,且从早到晚食粥、饮茶,这些活动都要与水打交道,自然对水墨的兴趣和理解,要比别人厉害啦!”此言虽近于戏谑,然也别有况味。许钦松就是这样一位从潮汕走出来的著名山水画家, 创作的《长江揽胜》气象万千,令人印象深刻。

许钦松 《长江揽胜》 470×670cm 2016年

加之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与多元艺术的兼容能力,潮汕发展出独树一帜的水彩画写实风貌。生于潮汕的吴芳谷对大海有着天然的亲近,以英式传统水彩的技法与中式传统文化相结合,常以海景、渔船等潮汕风光为主题,海域之上的鲜活生物、往来停靠的无数船楫,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渔民……,皆入他画,在笔触间定格成永恒的动人瞬间。

吴芳谷 《湘子桥原貌》

吴芳谷 《带鱼图》

薪火相传

亮眼成绩的背后,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潮汕画坛一代又一代从艺者的厚积薄发与世代相承。汕头画院的首任院长刘昌潮在上海美专学成毕业后,回到汕头执教,培养了一大批潮汕画家。许多画家间的交往十分密切,且有活动轴心的情况出现。孙裴谷、范昌乾等人牵头,在汕头组织“艺涛画社”,经常举办雅集和联展,于1931年将雅集和联展的作品编成《岭东名画集》。饶锷在1929年建立的私家藏书处“啸天楼”,也是当时同邑文人聚会论诗的场所。石铭吾、杨光祖、王显诏等人在3年后于此发起成立“壬社”。

汕头博物馆在一个月前展出的“熔古铸今 墨彩飞扬——陈政明中国画展”展览现场

有了代表人物和大师,集结成一个群体,再加上完整独特的绘画理论主张,一个画派就可形成。刘海粟首提“潮汕画派”一说,有助于提升该地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现下正在潮州美术馆展出的“潮缘——王肇民艺术展”展览现场

现下,潮汕画家群体在广东画坛,乃至全国画坛都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潮汕画家群体要发挥自身的力量与作用,多参与到当代美术大文化环境中,既要“推开门,走出去,看远点”,也要不忘故土,可多回家乡举办联合展览,与各方机构和人士多进行交流与对话,使得“潮流”滔滔不绝,共同为广东艺术的长远发展作出努力。

编辑|张诗溦

校对|嘉琪

封面设计 | 卷毛

图片、资料|本刊资料库、中国嘉德、网络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带你现场看展

·

·

标签: 潮汕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