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19年未断的家书,为什么由不同的“父亲”寄出?

linx

整片逆光打向舞台前方的12位青年演员,浓重的鼓点落下,“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挠。” 一嗓子唱响了音乐剧场《19/19》,音乐骤起,逆光上扬,红光涌现,一众演员在“硝烟”中四散走去。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喻荣军编剧,田水执导的音乐剧场《19/19》正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上演,在一曲曲经典老歌中,观众得以细细体悟漂泊历史中的真挚父女情。

《19/19》讲述了有个小女儿一直在等待远在前线的父亲的来信,在前线杀敌的父亲不幸牺牲,战友们陆续接过父亲的身份,为素未谋面的“女儿”写去家书……作品的诞生源于导演田水对《太行山上》的喜爱,她希望这样优秀的音乐作品不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淡忘,于是找到了喻荣军,希望能写一个可以承载这些沉淀着历史厚度老歌的剧本。两人反复地斟酌、沟通,最终构成了一条故事线,用写意的方式渲染凄而美的氛围,通过戏剧把影响代代人的老歌、和那个时代的感悟传递给年轻观众。田水这样阐述她的导演理念:“舞台艺术最终就是表演艺术,要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呈现一段长达19年的历史,就要让故事和歌声回归剧场本身,减少辅助手段、强化演员力量,把前线后方的纷繁变化,浓缩成一个个光影在舞台上交织,用最简单质朴的形式表现戏剧。”

这条故事线谱写出了大剧场的音乐剧《烽火家书》,以父亲的视角讲述战争大事件;这条故事线制作了走上武康路的户外沉浸式戏剧《武康路19号》,跟随女儿林慧歆的视角,经历1931年至1949年在上海、在武康路上一个小女孩的成长;六年后,这条故事线回归到了田水的初心,在小剧场、与观众近距离交流的音乐剧场《19/19》。同一个故事,三种截然不同的演出形式,始终不变的是这些老歌带来的动人情感和悠扬回声。

与此前的音乐剧版本不同,本次《19/19》加入了旁白的视角,沈磊扮演的旁白角色串联了历史长河中的大事件,他不只是飘摇的父女情的时间锚点,也是现代人回顾这段历史的特殊视角。

三面四米高的老式信纸包裹着舞台,配以不同的灯光渲染,红色灯光如同一封封来自战火中的家书,蓝色灯光仿佛难得宁静夜晚中反复回看家书的那份思念。《19/19》的舞美设计简洁但不失力量,将纯粹的元素通过不同排列组合,变化出多种形态。服装弱化角色特质,拟态化地演绎剧情必须的情节、动作,释放舞台空间突出演员表演,提供更多表演调度的可能性,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让焦点集中在他们的歌声上。

《19/19》本轮演出将持续至10月30日。

作者:王筱丽

图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供图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家书 父亲 年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