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吾民,勤劳勇敢,还有超凡的乐观主义精神。
这个民族从来不会因为打击而被压垮。
哪怕是持续打击,我们依然可以积蓄力量,赢得最终胜利。
图源自网络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有牺牲、有困难。
就比如这次疫情,谁也没想到会持续这么久。
也许,是人的悲欢喜乐并不相同。
图源自网络
这几天刷屏的一位女士在发布会上哽咽着说:“前几天,我的女儿是十八岁生日,然而,我却缺席了她的这场成人礼。”
跟大家面对的难题相比,这位“好母亲”的一席话瞬间让大家“破了防”。
我们不禁要问,“成人礼”究竟是什么?有多么重要?
当代成人礼是西方来的
如今孩子的成人礼,往往是孩子邀请上自己的好朋友,来一场聚会。
这种形式,脱胎于西方,并非中国的古礼。
图源自网络
按照西方近代传统,18岁,特别是年满18岁的女孩子,被认作可以正式进入社交圈,有条件的家庭,都会按照自己所属的阶级,进行一些仪式性的活动。
图源自网络
比如在英国,家里带头衔的贵族女孩,年满18岁时,均会在指定的日子(一般是年底),由贵妇带着,来宫廷觐见国王和王后(或者是女王夫妇)。觐见仪式后,就是盛大的舞会。
图源自网络
这就是传统英式贵族的'成人礼'。参加觐见的少女则被称为“debutantes”,意为“初次踏入社交界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传统贵族的狂欢,也就是英国具备世袭爵位的家族,这个爵位还不是平民通过个人奋斗就能随便获得的。
图源自网络
换而言之,即便是英国最早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但一些实力雄厚的资本家、包括政坛的铁腕人物,虽然能力很强,但却可能因为身份,导致他们的子女并不能见到国王,也无法参加成人礼。
在宴会上,除了精致的茶点食物,这些刚满18年的孩子还会穿着雍容华贵却不怎么实用的衣服,来彰显自身上层人物的身份。
图源自网络
但到了近代,这套礼节还是下沉到民间,一些欧洲的酒店,开始模仿英国王室,给民间有实力的人的子女操办成人礼。
最著名的,当属每年11月举办的克利翁名门少女成年舞会。
当时的克利翁名门少女成年舞会云集了欧美各国的贵族、政客和土豪家的闺女,虽然不是宫廷性质的,还面对非贵族人士开放,但对于姑娘们自身和其家族背景的要求,也相当苛刻。
图源自网络
因为其门槛很高,非常受到欧美上流社会的推崇。特别是美国那些土豪资本家的闺女们,总属于这个舞会上的常客——通过她们和欧洲贵族的婚姻,来帮家族实现'美国人的贵族梦'。
以至于王尔德曾经辛辣地点评道——'对欧洲社交界来说,美国人都是女的,我们就没见过男的美国人。'
可以说,西方的成人礼,出发点就是社交,与中国古礼丝毫不相干。
中国成人礼——冠礼、笄礼
中国也有成人礼的说法,《礼记·冠义》称,“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
古代的成人礼可用一个词概括,叫“冠笄”。
图源自网络
冠笄是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男曰冠,女曰笄。《礼记·乐记》载:“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郑玄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图源自网络
女孩儿在成年的时候,用发簪把头发盘起,就像老狼唱的那首歌一样:“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
女孩儿成年的年龄,“许嫁,则十五而笄;未嫁,则二十而笄。”
也就是说,如果在十五岁已经有了意中人,就十五岁及笄;如果没有,到了二十,无论如何也要及笄。
图源自网络
男孩儿的冠礼虽然是二十岁,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诸侯、天子家的孩子也要从小就学习治国之术,所以男孩儿的冠礼具体年龄比较宽泛,在十二岁到二十岁之间。
一般而言,平民和士人家的儿子,包括卿大夫本身,满十五岁就可以行冠礼;天子、天子的儿子以及诸侯,满十二岁就可以行冠礼。
图源自网络
对于冠礼、笄礼,古人当然十分重视,而且复杂繁琐程度也不遑多让于西方。
其中过程如盛服、筮日、筮宾、戒宾、祭祀、站位、三加、三拜、命字、祝辞、揖谢,不一而足。
完整一套流程走下来,耗时耗力耗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除了天子、诸侯王公能举办这种盛大隆重的典礼,对于一般平民只有一切从俭。
图源自网络
标志成年的年龄,对于个人或家庭而言,意义非凡,但在民间,恐怕也就是改善一顿伙食。
后来,冠笄这种成人礼逐渐融合进婚礼中,成为婚礼一个前置的环节,如“梳头”“上头”。
图源自网络
但中国古代的成人礼,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大众,而且“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重点是一个“责”字,可以理解为责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严厉的鞭策。
这就要我们明白为人的道理和行为准则,在古代包括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如何按照孝弟忠顺来行事。
图源自网络
行了成人礼,未成年人不可为的可以为了,意味着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同时也意味着说话行事要遵循更多的规矩,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也是中国和西方成人礼最大的不同,西方用来交际,中国却象征着奋斗的开始!
古人对礼的固守与权变
成人礼如此隆重,是不是就可以理解那位伟大的母亲了?
当然不能!因为中国古代的礼有着固守与权变的考量。
子路在最后一刻,也不忘整理衣冠,可见儒家传统对于礼的重视。
图源自网络
孟子所谓:“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更彰显了中国古人对自我的高标准要求。
而礼并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温情脉脉的,“义之所在,礼有时而变。”
都说男女之事是“礼教大方”,所以也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
图源自网络
有人问孟子,既然这样,那嫂子在水中快要溺亡了,小叔子救还不是不救。
孟子就说,当然要救,如果不救,那和禽兽有什么两样。
男女授受不亲,是礼节没错;小叔子救嫂子,这是权变。
但孟子也提到了底线:“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图源自网络
这个义,就是大义。
当为了自己的乡梓,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时候,这就是大义。
即便错过了陪伴女儿过成人礼,谁也不能否认这个母亲不合格。
图源自网络
再者,中国的成人礼本就意味着责任、奋斗,此刻在一线的工作者,正是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在诠释着奋斗,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还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很多社区工作者和医护人员,包括被隔离的普通群众,需要面对的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图源自网络
对于普通人而言,昼夜连轴的高压工作,经济重压下生活的难以为继,一年半载无法和家人团聚,错过与亲人的最后一面……他们的牺牲,哪个不比错过孩子成人礼重要?
图源自网络
反正,无法与这位伟大的母亲共情,总觉得,她是琼瑶剧看多了。
至于,她后来的声明,已经无语了,还能有什么说的。
参考资料:
黄娜老师《成人礼,究竟指的是什么?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个,是巴黎克利翁舞会》
文史笔谈《成人礼是什么?在古代很流行吗?》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赵希夷
策划 | 赵希夷
编辑 | 赵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