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网

梅花大奖第一人尚长荣,为什么曾坐绿皮车“潜入”上海?

linx

2022年,82岁的尚长荣已经不再登台演出了,他选择用教学传递着自己对于京剧的热爱。回忆起几十年前,45岁的尚长荣凭借着两部经典的传统戏,获得了第二届梅花奖,这也成为了他艺术生涯的第一个重要的奖项。

 

夺奖几年后,尚长荣厚着脸皮,夹着剧本,坐着绿皮火车,听着贝多芬的《命运》,来到上海滩敲响了上海京剧院的门。

正是这次毛遂自荐,正是这部《曹操与杨修》,使得尚长荣二次摘得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

5岁登台

父亲尚小云怀抱尚长荣

1940年,尚家最小的孩子在北京出生,从此就一直在父亲尚小云的严苛和宠溺中长大,尚长荣和两位哥哥一样,5岁时就能登上戏台,唱得有板有眼。

     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尚长荣

上台之前有四位老大哥,四个都是大高个,穿铠甲,我就说这四个“大红山楂糕”。他们说我上去那个脚步,像拉骆驼似的。

然后第二场的时候要坐到椅子上,那时候小,被抱到上面去,在大栅栏三庆园,那时候观众往上扔着糖果,那不能理,直功直令。

 

夏天的一瓶冰橘子汽水,冬天的一碗甜奶酪,是尚长荣在每次演出结束后,从父亲那里得到的奖励。

尚长荣与父亲尚小云

尚长荣的父亲是出生于清朝末期的尚小云。北京《顺天时报》曾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尚小云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一起被选入榜,从那时起,“四大名旦”开启了一个京剧的鼎盛时代。

     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尚长荣

父亲对艺术极端的认真和严格,我说甚至于严格到几乎都不近人情。

跟老师那学完了戏,得到我们老爷子跟前那汇报,我父亲他科班出身,生旦净丑全通。他那时候学过武生、花脸、老生,哪个叫怎么唱,当初那谁怎么唱,太通了。

我这“哇呀呀”是老头给我说的,说太蔫,得虎实着。父亲见得太多了,太丰富了。

 

1959年,父亲尚小云受邀到陕西创建京剧院团,参与文化建设。19岁的尚长荣随父亲一起迁往西安,并在一年后,成为了省京剧团的正式演员。

影片《尚小云的舞台艺术》拍摄于1962年,和尚小云共同演出的,还有他的三个儿子。尚长春饰演马童,尚长麟饰演丫鬟寿春,尚长荣饰演金眼豹。

二次夺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京剧市场在国内逐渐萎缩,戏没人看就没有了收入,人心也就跟着涣散了,更没有人再愿意排新戏。

当时作为陕西京剧院团长的尚长荣,决心中止这种恶性循环。

     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尚长荣

不能坐吃老本。那个时候已经显现出,作为京剧一个大剧种似乎有落后于兄弟剧种的现象,当时越剧也好,话剧也好,我们诸多优秀兄弟剧种都有新作出现,唯独京剧没有。

 

1987年,尚长荣在好友的推荐下,看到了《曹操与杨修》的剧本,剧中所描写的拥有复杂性格的曹操,将尚长荣被压抑了太久的创作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

 

他决定,即便再难也要创排出这部好戏。

     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尚长荣

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上海。上海举目无亲,没有后台,但是我觉得上海是素有开拓创新的传统,它求索精神比较好。

我是厚着脸皮,夹着《曹操与杨修》剧本,坐着绿皮火车,听着贝多芬的《命运》,潜入上海滩,敲响了上海京剧院的门,我说我毛遂自荐,要跟你们一块儿排戏。

1988年7月盛夏,上海京剧院宣布《曹操与杨修》剧组正式成立,两位主演分别是尚长荣和言兴朋。

 

在京剧净行的传统里,曹操一向是以一副奸白脸出现的,而尚长荣却打破了这个规矩,进行了一次“变脸”:脸谱的底色更接近肤色,三角眼由窄变宽,眉心的印堂红也加大了。

1996年,凭借着《曹操与杨修》,尚长荣第二次夺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创造”这个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于京剧界是个冒险,在这一亩三分地的戏台上,传统就意味着规矩,墨守陈规的“规”。

尚长荣用自己的方式打破了这个禁忌,他在人性善与恶的两极之间,仔细丈量着尺度,把一个有血有肉,不再单一的新曹操演活了。

2001年,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梅花奖,决定自第19届开始增设“梅花大奖”。这一年,在全国整个戏剧界第一个夺得这个奖项的就是尚长荣。

 

耄耋之年的尚长荣从未因随岁月行走逐渐放缓的脚步,而怠慢了唱戏。唱念间释放的热情,是他对戏剧的敬畏。如今京剧就像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样,被保护了起来,而尚长荣要做的,就是承载着自父辈以来,从未泯灭过的期望,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将守正创新的精神传递下去。

 

标签: 第一人 上海 梅花